ZKX's LAB

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2021-03-05知识1

十大经典物理实验的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试验 排名第一。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普克朗和艾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试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将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科学家们用电子流代替光束来解释这个实验。根据量子力学,电粒子流被分为两股,被分得更小的粒子流产生波的效应,他们相互影响,以至产生像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中出现的加强光和阴影。这说明微粒也有波的效应。是谁最早做了这个试验已经无法考证。根据刊登在《今日物理》杂志的一篇论文看,人们推测应该是在1961年。

A.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光是一种波

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波是吗?原理是什么啊? 原理。条件有3,作为一个高中生,知道前两个做题应付考试绰绰有余:1.两束光波频率相同 2.两束光波波长相同 3.相位差相同。前两点很好理解,相信你没有问题。。

关于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的疑问 当然不是 经过单缝后,由于单缝极细,可看作之后的光是由点光源发出的,自然频率就像同时相干光.再说后来科学家用激光做过实验,还有很多实验,所以你说的那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托马斯双缝干涉实验#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