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共享单车的潮汐式困局

2020-07-23新闻3

共享单车那么多,可为什么总是车到用时方恨少?

——非常解读

上班时,出了地铁口找单车总是一车难求,到了下班又很难找车骑回地铁口。

这样的潮汐式困局并非是因为共享单车不够多,而是缺乏有效调度,长期未见改善。

随着共享单车的不断提价,上班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成本也越来越高。

价格是上去了,一车难寻的局面会由此得到改善吗?谁该为共享单车的潮汐式困局负责?

共享单车为何总是一车难求?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叫潮汐,是指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共享单车领域潮汐现象指的是:在早高峰,大量共享单车聚集在写字楼周边。而在晚高峰,大量共享单车淤积在地铁、公交站附近。

如此潮汐现象,实际上恰恰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相背离:早高峰时,用户主要用车需求是地铁站附近能找到车;晚高峰时,在办公楼附近找到车回地铁站。

车到哪里去了?这就成为很多有用车需求的上班族的大问题。

实际上,车一直都在,只是位置不太对,以解读君亲身经历为例:

早上九点半,地铁站附近停放的大量单车早已被上班族骑走,停放在写字楼附近,因此早高峰中期就已经一车难求。

△早上九点半,上海市中心某个地铁站附近已难寻一辆单车

晚上六点,写字楼附近仍有较多的单车,但半小时后可用单车基本告罄,这些单车都被停放地铁站、小区附近。

在高峰期初期,共享单车还可以满足上班族的用车需求。但在高峰期中后期,由于大量单车被骑走,很少有反向流入,就造成了潮汐式用车难的困局。

用户苦潮汐困局久矣,那么谁该对此负责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调节供需矛盾?

治理潮汐现象不能只靠技术

共享单车的潮汐现象不仅造成一车难求的局面长期存在,也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多的难题。

早晚高峰的潮汐现象使得大量共享单车堆积在写字楼周边、地铁等地点,导致违停占道屡屡发生。有些并不宽的人行道被单车占据,行人无奈只得在非机动车道行走,十分危险。

本应在办公楼提供服务的物业人员不得不充当临时调度员。当解读君问起时,物业员工表示并非愿意越俎代庖,参与挪车实属无奈。

有那么多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智者遇事反躬自省,蛮不讲理的人就喜欢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共享单车企业选择了后者。

作为互联网企业,自然是更喜欢用技术手段给出的解决方案,从用户下手成了首选。

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上线了电子围栏,若用户将车辆停在指定地点外,不仅无法成功锁车,还要被扣取调度费。

此举的目的是想通过扣取调度费来规范用户停车,减少违停带来的影响,可在实际操作上却漏洞百出:

电子围栏的确可以增加用户找车用车的效率,但热门停车区域的电子围栏往往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导致很多共享单车被“潮水”带来,淤积在停车区外。

同时,有不少用户吐槽定位不准确,即使停在电子围栏内也无法关锁,在还车上折腾了好些时间……

电子围栏有好的一面,但不可否认,这是共享单车企业将管理成本转嫁到用户之举。想通过技术手段来以罚代管,减少运维人力成本支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违停,但在解决潮汐困局上,只有加大运维人力才是治本之举。

单车不长脚,如果不投入更多人力把车挪到需要的地方,怎能满足早晚高峰的实际需求?

共享单车企业对此困局并非不知情,而是运维团队的成本颇高让企业不愿意负担罢了。

共享单车的群魔乱舞已经偃旗息鼓,目前各家比拼的是服务和管理水平。

如今车费集体涨价,但运维人员未见增加,看来潮汐现象带来的困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注定得不到解决。

其实这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通病:一切都以多快好省出发,妄图以技术手段解决一切,却忽略了实现和检验技术的最终落点都必须是人。

#违停事件#上班族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