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助力精准医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推广——访陈万涛会长

2020-12-31新闻59

文章转载自:仪器信息网

助力精准医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推广——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

导读: 精准医疗于国民而言具有哪些重要意义?相关的产业发展需要哪些突破?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最初由奥巴马2015年正式提出,旨在呼吁美国要增加医学研究经费,推动疾病个体化基因组学研究,依据个人基因信息为癌症及其他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最终目的降低全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在过去的五年里,精准医学在中国得到了逐渐稳步发展,对于大众而言也越来越不陌生。2020年5月19日,陈万涛教授领衔的研究项目“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库的建立和应用”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在大力推进我国精准医疗进程中,上海市政府对陈万涛团队为推动口腔癌诊治新技术发展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今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作了题为《基于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库口腔鳞癌分子分类转化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反响热烈。

陈万涛教授作大会报告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的成立初衷是什么?精准医疗于国民而言具有哪些重要意义?相关的产业发展需要哪些突破?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

陈万涛接受仪器信息网专访

精准医学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的内涵有所变化

陈万涛表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精准医学的概念各不相同。美国最初提出精准医学概念时,主要基于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寻找引起疾病发生的基因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同时,也可预测药物的治疗反应,通过对基因的检测来预测机体对于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反应等,进而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反应,这是早期也是狭义上的精准医疗。

中国提出精准医学概念的时间不算很晚,最初也称为个体化治疗。国内最初的精准医疗主要根据患者个体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分类,来匹配对应的个性化用药或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影像学指导的治疗、腔镜微创治疗和靶向介入治疗等也被归为精准医疗范畴。而现在国内精准医疗涵盖了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等,对复杂疾病实施靶向特异性的预防、治疗及预测和监控,其范畴也随之扩大。

“千人千面”的精准医疗初期落地困难,但正在不断发展

据陈万涛介绍,精准医学最早提出时,在国内初期落地较难,社会对精准医疗也存在一些抵触和质疑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精准医学刚开始只是一个概念,对应的落地治疗技术方法、药物较少,并不能使多数患者受益。大部分临床实践还是倾向于传统治疗方法,比如对于检测出功能基因突变的患者而言,并没有相应的上市药物来精准下药。其次,新药研发周期长,尤其创新药物研发甚至需要十几年。此外,精准医学针对的是个体,而研究个体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机理的成本代价很高。就算研制出相应的药物,但凡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靶基因突变等就会产生耐药性,那么治疗的代价就会更高。所以这也是精准医学最初备受人们质疑的原因。

此外,就当今来看,精准医疗高昂的费用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精准医疗并不适合每一种疾病,但是每一种疗效差的疾病都可以使用精准医疗的手段来提高。在国内,精准医疗更加适合于慢性、复杂性重大疾病。有一种观点认为精准医疗适用于富人阶级,会加剧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其实大部分新兴医疗技术的初期应用门槛高、技术成本都会很高,相应的初期受益群体则较小。比如就目前而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治疗手段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使用,但其整体治疗技术进步方向毋庸置疑。随着时间推移,治疗技术成熟和普遍化后,患者受益者逐渐增多,治疗成本自然就会逐步降低,这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口腔恶性肿瘤具有特殊性,迫切需要高效的非创伤性治疗

陈万涛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无论是临床资源还是人才梯队方面,在国内外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领域均位居前列。该学科目前拥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口腔学科前任带头人邱蔚六院士与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志愿院士。

陈万涛主要关注于口腔方面的重大疾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也称“口腔癌”)。据他介绍,尽管目前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技术趋于完美、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但总体看,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60%左右。口腔癌之特殊性在于颌面部器官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的功能非常重要,包括呼吸、语言、咀嚼进食、视觉、嗅觉以及听觉等诸多方面。显而易见,手术治疗的最大弊端在于切除相应组织器官后,对于颌面部功能和外形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非创伤性治疗是口腔癌未来最理想的治疗方式。这就需要引进精准医疗,需要找到口腔癌靶向、特异性的药物以及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精准医疗的发展是通过寻找每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功能基因等靶标分子,针对性对症下药,从而大幅度提高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效果。

大力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以下简称“精准医疗分会”)于2019年1月成立,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的二级分支机构,下设肿瘤靶向药物、肿瘤诊断、肿瘤靶向治疗、医学智能装备、医学遗传和口腔疾病诊疗等6个专业学组。谈及成立初衷,陈万涛表示,精准医疗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公众对其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急需一个组织机构对精准医疗的相关理论概念、成果转化、技术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调研和规范,这样的组织机构也将有利于精准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的主题为“精准医疗——发现、发明、发展”,这也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办会主旨的体现。

分会的宗旨主要是推进精准医疗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产品推广和市场规范化。精准医疗分会是该领域首家专注精准医疗产业基础创新、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的全国性专业技术平台和学术性专家组织。分会的工作目标是打造全国精准医疗专业技术平台,重点打通精准医疗领域上下游产业,打造完整的精准医疗相关领域的医药产业投资价值链和产业化生态,优化和规范精准医学相关产业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陈万涛也指出,作为医疗器械、制药的相关企业,必须要不断技术创新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但如果没有社会关注和资本投入也就没有了创新条件。

多个专业平台共同推进精准医疗

陈万涛表示,并非所有的慢性重大疾病都会纳入未来5年的重要攻关计划。鉴于精准医疗分会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未来计划将会聚焦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的精准医疗,目标是将相关产业向前推进一步。据悉,目前精准医疗分会会员单位和专家智库支持的长三角肿瘤分子诊断平台、珠海先进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平台已经筹建和试运行。此外,规划建设的恶性肿瘤细胞治疗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口腔诊疗技术平台都在有序进行中。至此,多个专业平台将全方位共同推进精准医疗的相关产业发展。

未来5年,精准医疗分会的具体任务是:形成一支致力于精准医疗研究,以科学家、临床医生、工程师、企业家等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团队,支撑精准医疗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规范和提高相关疾病临床精准诊治水平;布局建立多个精准医疗技术创新和转化研究基地;指导建立多个精准诊治临床技术应用平台,在疾病的精准预防、预测和诊治领域,实现研究成果的无障碍产业化;指导或参与建设多个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和智能化的临床生物样本和信息数据库,为精准医疗研究和智能技术、设备开发提供资源保障;成立全国性恶性肿瘤、遗传疾病、口腔疾病等慢性重要疾病的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数据资源库联盟;开展精准医疗相关的其他业务,如咨询服务、新成果和技术推广、产品和技术展销;通过创办的分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协同医疗健康各界促进精准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精准医疗发展与科学仪器和精尖技术密不可分,亟需进一步技术突破

精准医疗的落地必然离不开仪器和技术平台。首先,组织样本库的建设需要组织冷冻、低温冰箱和常温冰箱等设备。而对于精准医疗很重要的分子诊断、靶向治疗而言,基因测序平台、PCR、质谱、组学研究等分子水平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更是必不可少。此外,细胞水平、组织水平等一系列科学仪器设备都与精准医疗密不可分。陈万涛补充说:“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医疗装备智能化发展迅速。目前,精准医疗分会成员单位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发针对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蛋白染色)图像自动识别的软件与硬件,以便最终实现蛋白标志物智能化扫描和判读。”

陈万涛认为,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还要关注对重大慢性疾病、罕见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的解析,不仅要求从分子层面,还需要从细胞学水平和形态学等层面进行多维度解析和研究。相应的就需要相关的技术、分析方法、仪器、设备,这包括一些理论知识的突破,全方位对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测等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

从模仿到引领,精准医疗惠及民生指日可待

据悉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对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很大,仅在精准医疗领域就投入了600亿元。

国家的投入在精准医疗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技术和方法的发现、转化和应用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操作层面可以实现一定的突破与创新。一方面,在市场层面使得研究人员创新成果能够顺利得以转化落地,并且研究人员能够从中受益。比如,会议介绍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转化发明收入的80%都会给到发明创造人,极大程度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会使得相关领域持续不断良性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国内医疗健康产业精密高端仪器、设备和创新药物,已经从早期的模仿阶段,逐步转变为走在世界前列的阶段。因此,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不仅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更要有源源不断地、充足的资本投入。据陈万涛表示,精准医疗分会在第三届精准医疗大会板块中,特设科学家和企业间面对面、青年创新成果展示等环节,为的就是促进产、学、研、医、用的良性转化和发展。

后记:

在采访中陈万涛谈到,国内相关企业在医学方面的创新成果表现不俗,但就总体而言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精准医疗的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精准医疗分会努力,更需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真正做到创新成果早日惠及民生。

附:陈万涛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GCP机构副主任、口腔颌面外科学系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行政副主任、上海市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技术服务平台主任和上海市口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等职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头颈/胸肿瘤科客座教授。先后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领军人才(国家队、地方队)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

现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先后兼任第一、第二届中华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第二届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遗传学遗传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攻领域是恶性肿瘤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分子发病机制、基于分子分类的精准医疗、抗癌药物研发和靶向治疗。是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肿瘤精准医学)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课题)13项、市部级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15项;主编专著和教材4部,其中,英文教材1部;在国际知名杂志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0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新人奖”和创新标兵、上海市总工会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肿瘤#口腔癌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