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河南省林业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1年,我省黄河流域9市1区将在黄河干支流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计划完成3.66万亩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城市郊区及重要河流入口、重要干渠出口、重要生态部位和省级以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处,实行公园化、景观化、特色化,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
打造沿黄森林生态网络,2021年建成3.66万亩生态廊道
春风又绿河两岸,生态廊道黄河边。《通知》提出,加快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尽快实现黄河生态廊道贯通。通过打造沿黄森林生态网络,把黄河生态廊道建成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安全廊道、人文廊道、幸福廊道。
根据计划,黄河流域9市1区(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济源示范区)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在黄河干支流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2021年计划完成建设任务3.66万亩。
树种选择方面,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主要选用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枝叶茂盛、深根易活、防护能力强、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耐盐碱、耐水湿)的乡土乔木树种。
桃花峪至东坝头段的生态廊道,将打造城市后花园
黄河在我省实现中游到下游的交换。从山水之间走出,在丘陵之旁流过,于平原之上奔流。不同河段的生态廊道设置,也有不同的模样。
根据《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标准》中游灵宝豫陕交界至小浪底水库大坝段,功能定位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确保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生态安全,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形成重要生态屏障,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游小浪底水库大坝至桃花峪段,功能定位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景观游憩,构筑城市生态屏障。
下游桃花峪至东坝头段,功能定位为生态防护、文化弘扬、休闲观光,打造城市后花园。东坝头至台前豫鲁交界,功能定位为生态防护、生态经济、休闲游憩,优化区域生态防护体系。
城市郊区重要节点实现公园化、景观化、“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在城市郊区和重要阶段,生态廊道将变得千姿百态。《沿黄生态廊道标准》提出,城市郊区及重要河流入口、重要干渠出口、重要生态部位和省级以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处,实行公园化、景观化、特色化,坚持“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加深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植物造景和休闲游憩的功能,以植物造景为主。
在植物配置上充分考虑该地气候、土壤特点,通过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采用自然散点、曲线状、不规则群团状等种植方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相结合,常绿、落叶和彩叶树种相搭配,疏密适当,高低错落,使植物景观富于变化,色彩丰富。
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驿站、亭廊、花架、雕塑、景石、休闲椅凳、公厕、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建筑风格要体现地域特色,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依托黄河两岸的历史人文景观,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在重要节点处建设体现以仰韶文化、汉唐文化、河洛文化、太极文化、济渎文化、治黄文化、大河文化、官渡文化、北宋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气象公园、博物馆、解说牌、指示牌等,形成黄河文化旅游观光长廊,促进生态黄河与历史文化黄河的融合。
城市郊区及重要阶段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
城市郊区和重要阶段的生态廊道,配套设施建设也有诸多特色。平原区将设步行道、自行车道或步行骑行综合道,步行道宽度一般为2~3米,自行车道宽度一般为3~4米,步行骑行综合道宽度一般为8~10米;山区丘陵区设步行道,宽度一般为2~3米。
新建自行车道或步行骑行综合道可采用彩色沥青或透水混凝土路面,保证舒适平整的骑行感受;步行道可采用透水砖、块石。在廊道的适宜地段,可结合游径建设马拉松赛道、自行车赛道等,开展休闲健身运动。
驿站是服务设施综合载体,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是沿黄生态廊道管理和服务中心,承担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功能;二级驿站是沿黄生态廊道服务次中心,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功能;三级驿站作为使用者休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