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的近代史,国人无不感慨那时期中国的种种屈辱,而这些屈辱都离不开当时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众多妃嫔中的一员,但却与众不同,因为她生下了咸丰皇帝的独子即皇位唯一继承人——后来的同治帝(咸丰帝的其它儿子都早夭了),这使的她的政治地位大幅提升。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一蹶不振的咸丰帝在戏剧与酒色中逝世。而这时,皇太子载淳才六岁,这情况使慈禧拥有了“垂帘听政”的机会。
但咸丰帝死前安排了以肃顺(这家伙是个厉害角色)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用来辅助年幼的同治皇帝。这时,慈禧厉害的政治手段首次展现,她联合了没能分享到最高权力,而极度不满的恭亲王奕訢,慈安太后(咸丰帝的正牌皇后)发动了辛酉政变,诛杀了肃顺,打倒八大臣!从而,正式开始了“垂帘听政”。
这时期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重用汉族官僚(如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使清朝实现短暂的“同治中兴”。
1875年,同治皇帝崩逝后,慈禧太后为了让自己能够继续“垂帘听政”,力排众议选择了自己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光绪帝)继承大统。
光绪时期,慈禧太后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来又爆发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其实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是大家所想的投降派,相反,一开始都是主战派,如甲午战争时,她认为泱泱大清帝国还“教训”不了一个“东夷小邦”日本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以为洋人要夺她权,气昏头了!所以她一开始都是主战派,后来一看形势不妙,战局不利,才立刻转变为主和派。因为她根本目的是维护满清贵族在中国的统治,保住自己手里的权力。所以,只要不威胁清廷的统治,无论多屈辱的卖国条约,她都能接受,只要把“重担”转嫁给底层民众就行,至于把中国“打乱”,导致出现像太平天国运动那样,有可能覆灭清王朝的事,她决不允许出现!
戊戌变法时,慈禧太后也深知必须变法,所以一开始也是支持的,但维新派人士企图发动政变,这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性命和权力,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对维新派大开杀戒!
纵观同治与光绪,甚至溥仪,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权力的欲望强到何等地步,而且一旦威胁到她的权力,她可以说是六亲不认,毫不留情,连对全世界宣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她都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太后为了维持清朝的统治,开始了“清末新政”。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禁鸦片,兴女学(开办女子学校)。使清朝又“续”了十年的“命”。
纵观慈禧太后一生,说她顽固保守嘛,她又主持了清朝两场改革运动(1861年到1895年的洋务运动,1901年到1911年的清末新政),说她开明嘛,她又与顽固保守派合作,镇压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戊戌变法(虽说戊戌变法本身就很有问题)。个人认为她算是开明的保守派!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垂帘听政”执掌大权的女人,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她确实对中国近代化做出过巨大的功劳,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