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棣登基以后,怎么处理家事的?

2020-12-31新闻37

1402年,在经过了近四年的靖难之役后,朱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藩王身份武力夺取皇位成功的人。而关于朱棣成功的原因,无非就是朱棣本人的任人唯贤、文韬武略,姚广孝、张玉、朱能、徐增寿等人皆为其所用;反观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身旁却尽是齐泰、黄子澄这般文臣,李景隆这等庸将。高下立判之下,纵有几十万大军,也已是于事无补。

而在朱棣荣登之后,作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的二十二年间,可谓是功勋卓绝。期间,在军事上他五次北伐蒙古,设奴儿干都司,南征安南;在文化上,组织修订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修筑北京紫禁城;在外交上,更是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一时间周边国家万国来朝相当壮观。也正是如此功绩,让后人在对永乐皇帝进行评价是总是会选择性的,忽略他得位不正这个曾经贯穿中国历史的正统论调。

但是,永乐大帝的这些文治武功背后,事实上也有着皇权争斗背后残酷冷血无情的一面。从传统的中国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中,大哥朱标一脉就如同大山一般横亘在他的面前,否定着他登基的合理性,他需要除之而后快。

为了让自己的登基合乎情理,朱棣甚至不惜篡改金匮玉蝶让他托名为马皇后之子,从而“顺理成章”的成为朱元璋的嫡子,这也可见他心中的害怕。而在登上皇位后,他又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自己的子侄们的呢?一句“覆巢之下无完卵”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

朱标,生于1355年,是马皇后嫡出的长子。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自幼聪颖的他备受宠爱,而且朱元璋也早早将他视为了接班人。即便是在尚未闻达之时,朱元璋便为朱标聘任了宋濂等文人大儒,而在朱元璋称吴王之后则立他为世子,以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人为太子府属官,重视、偏爱可见一斑。

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朱标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1371年时,开国大元帅常遇春之女被朱元璋许配给朱标。随后,朱元璋在治理国政之时,更是曾令太子辅国,可见他对朱标寄予厚望。

如果按照正常的皇位传承,朱标太子当是第二任明朝皇帝的不二人选。但是,就在1392年,朱标太子却在巡视陕西回来之后身染风寒,最终不治而亡。而朱标太子一脉此时有他的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其中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乃是朱标的继妃吕氏所生;三子朱允熥是王妃常氏(常氏于1371年去世)所生。

此时的皇位继承人问题显然就被摆上了台面,甚至其后还发生了秦王朱樉(嫡次子)僭越规制之事,连秦王王妃都被朱元璋赐死;晋王朱棡也有不臣之举。最终,马皇后所出的秦王、晋王都没有竞争过朱标太子的次子朱允炆。朱元璋对朱允炆十分喜爱,最终还是选择了册立他为太孙,也就是钦定的继承人。

而随着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的相继去世,此时身为四子的朱棣觊觎之心其实也已经显露,在朝鲜使团觐见时的贡马事件上便可见一斑。此事也让朱元璋对他倍加提防,甚至在弥留之际还曾下诏以辽王为尊节制燕王朱棣。在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基。与父亲朱标相比,朱允炆明显缺乏政治智慧政治经验,最终也就有了靖难之役中成就了朱棣的结果,而他本人甚至还落得一个下落不明的结局。

在登上帝位之后,朱棣面对流言蜚语,不惜发动了瓜蔓抄进行镇压民间舆论,士人、民众所连累而被杀者数不胜数,至于已经落入自己之手的嫂子、三个子侄,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吕氏,在建文帝上位后,被尊为皇太后。而朱棣上位后,在褫夺大哥朱标的帝号同时,也将吕氏的皇太后尊号褫夺,降为"懿文太子妃",并命她与14岁的徐王朱允熙去看守明东陵。

对于年龄已长的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朱棣先是在改封他们为广泽王、怀恩王之后将他们安置于漳州、建昌,后终是心中惴惴不安又将他们二人幽禁凤阳。不过这还远不是二人的最终结局,永乐二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的第二年)朱棣便急不可待的以二人“弗知省躬,自生疑怼”之名将他们废黜为庶民。1417年,谷王朱穗的意欲谋反,让朱棣大为震动,这也为朱允熥、朱允熞的命运划上了句号。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二人竟然于同年意外暴毙,至于谁是这幕后主谋不言而喻。

朱标最小的儿子徐王朱允熙,则在被降为瓯宁王后,被敕令与他的母亲吕氏一同为朱标太子守陵(也就是明东陵)。可谁也不成想,这样的一座守卫森严的皇家陵寝,却在永乐四年蹊跷的燃起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过后,成年的朱允熙被烧死,吕氏不知踪迹。

至于不知所踪的建文帝朱允炆,更如一根鱼刺令朱棣如骨鲠在喉。此后的二十余年间,朱棣命人无数次的找寻,甚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也是找寻这个失踪的侄子。

仁慈?残忍?事实上,这就是在皇权斗争之中人性的两面。朱棣在二十二年的帝王生涯中,表现的十分优秀,优秀到说起他很多人只知其功,甚至还为他的得位不正辩驳;但在我们承认他的优秀背后,我们一样也要看到权利背后的血腥。

#明朝#朱棣#朱允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