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蒋力
编辑 | 袁月
疫情期间,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者通力合作、同力协契,以科技之力抗击新冠、守护生命。在疫情仍然环伺的今天,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该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支撑医院个性化发展需求、更好响应日益精细的医疗服务需求?
2020年12月26日,由HC3i数字医疗网举办的“2020科技兴医转型和发展研讨会”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伟表示,科教兴国、科技兴医已成为国家建设和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科技兴医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技术水准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从2020年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实践来看,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信息科技优势,直面疫情挑战,为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也为医疗信息化的产业升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自2003年SARS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来,17年间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周恭伟介绍,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依托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迅速跟踪新冠疫情发展,根据医院患者数据信息、群众交通信息、相关疫区确定风险等级信息制定应对措施,这对推动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达到了信息惠医、惠民、惠政、惠企的目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周恭伟指出,这些挑战“大多基于信息不对等或受到全局规划扩展能力的局限,比如组织链条上下游认知的错误,业务与IT不对等,业务的数字化覆盖程度不足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周恭伟建议,要实现医疗卫生数字化业态升级,还需要不断扩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者的视野,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工作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突出夯实基础、深化运用、创新发展主旋律,引进更多卫生统计、项目管理、生物信息学、伦理学等跨界领域的专家,为推动医疗卫生数字化业态升级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和智力支持。
未来已来,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医疗领域的融合不断革新着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更多可能。
周恭伟表示,迈向“十四五”,随着我国各地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剧,针对老年人的床位、医护资源等都需要逐步提升。我国的医疗机构数量从2009年的20291家增长到2019年的34354家,10年间增加了69.31%,单纯依靠扩建医院根本无法满足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借助信息化才有可能让有限增长的医疗服务资源满足迅速攀升的群众健康需求。唯有通过5G、互联网加速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流转,通过大数据、AI获得更多新型诊疗方案,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实现医疗资源的加速融合,通过更多医疗卫生科技人才的努力,方能全力支撑“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