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十七站:石桥 传承红色基因的现代魅力新城

2020-12-31新闻20

编前按

一人持大红龙宝靠前,九人持龙把随后,伴随着激越的鼓点,龙身上下翻飞、左右腾挪,沿着场镇的大街小巷来回穿梭。场镇居民与来往的游客用烟花对着火龙一阵狂喷,街边打铁水的匠人趁机“火上浇油”,顷刻间,夜空中繁星万点,跳动的火花似流星雨坠落般急速扑向人群……

这是石桥镇流传数百年的民俗“耍火龙”的热闹场景。石桥建制久远,千年历史积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近代以来,红色精神照耀石桥,红三十军政治部在此建立了列宁主义街,留下了大量红色标语。

近日,联合采访组来到石桥。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相遇,这座巴河之畔的传统农业城镇在留住历史、发展未来的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省移民

创造多彩民俗文化

石桥镇位于达川区西部片区核心区域,距达州主城区61公里,素有达州“西大门”之称。石桥宋元时期兴盛,明末毁于战乱,清顺治年间“湖广填川”八省九府十三州移民重建。

▲植被茂盛、风光秀美的石桥镇

该镇退休老镇长何成才今年76岁高龄,一直热心于发掘和研究石桥的历史文化。据他介绍,场镇原有长短老街11条,因有挑水河及数条小溪穿街而过,上架有石拱桥数座衔接东西街道,故而得名“石桥河”。

“巴河绕石桥镇而过,上接巴中,下通渠江、嘉陵江,可至重庆。”何成才记得,镇上的人们最常去的便是巴河边上的石梯码头和渠县清河坝码头,短短三四公里路就有两个码头,足见当时物资集散交易之繁华。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运才渐渐退出人们视线。

作为有千年历史的农业大镇,石桥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一些祈求风调雨顺、期盼丰收的文化和习俗,“耍火龙”便是其中之一。据何老介绍,“耍火龙”讲究颇多,要先请有经验的老匠师以竹、篾、纸精心制作神龙。神龙共九节,有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除龙宝外,其余由麻布相连,长十二尺,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经请龙、龙点睛、请水等仪式后,才能进入“耍”火龙阶段。被点燃的花钵火花四溅,那迸发的火树银花中寄予了人们的美好祝愿,沸腾的狂欢一直进行到元宵夜。正月十六下午,满脸虔诚地举行“送龙”仪式。

除“耍火龙”之外,石桥还形成了川剧坐唱、唢呐耍锣、狮舞、烟火架、法门武术等多样文化,举不胜举。

红色精神

照耀历史古镇

在石桥古镇留存下来的老街中,不到700米长,就立有四座古牌坊的列宁街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街上自东向西矗立的牌坊分别是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为旌表、诰封、节孝而建造。每坊额端分别镂雕有“五龙捧圣”“双凤朝阳”等图案,其间或浮雕有“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或圆雕有“桃园结义”“三战吕布”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琴棋书画,令人赞绝。

人们来不及为古人鬼斧神工技艺多惊叹一刻,遍布四座牌坊上的红色标语又将人拉回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其中,二号牌坊印堂上“列宁”两个大字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此二字各大一米见方,楷书繁体,笔力遒劲。印堂处还有三个竖字,为“主义街”,各约15厘米。牌坊下方的拱门处,则刻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制立”字样。

“1933年9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从平昌挥师南下,解放石桥。随后,红九军、红三十军先后抵达,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这些标语便是那时候刻下的。红军为老百姓带来了好日子,大家是真心拥护和支持他们,镇里青年都踊跃参加工农红军。”何老介绍,红军标语是军民深情的历史见证。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现代魅力新城

石桥古镇中心列宁广场上休息玩耍的居民谈笑其间,前来追忆革命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争先在“中国红色第一街”石碑处留影,一侧的列宁湖碧波荡漾,对面山头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满载货物的重型货车经国道542驶向远方……如今的石桥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优美。

石桥镇副镇长谭微介绍,近年来,石桥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品质,打造红色旅游名片:着力加强内外道路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主干道公路联通石桥;以列宁街为主线,沿线新建红军文化陈列馆等人文景观,恢复红九军政治部旧址等古迹,做大做强地方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初见成效。石桥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特色小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森林植被茂盛、田园风光秀美的石桥正在由“纯红单绿”向“红绿融合、文化叠加”发展转变。谭微说:“不久前,达川区与重庆企业签约,将投资25亿元,在石桥镇建设古镇休闲风情体验带、亲水商业休闲区、红色文化体验区等主题文旅景点,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多方助力,石桥这座人文荟萃的现代魅力新城将加速崛起。”

达州日报·巴中日报全媒体联合采访组

编辑 杨佳 付芸熙(实习生)

审核 岳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