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王安石骑毛驴春游钟山,写下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读来倍感清新

2020-12-31新闻21

王安石曾两次拜相主持变法,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也辞去了宰相的官职,回到了江宁(今江苏南京),过起了隐退的生活,直到去世,王安石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就是在江宁的隐居生活中度过的。

在隐退江宁期间,王安石的心境渐渐平淡下来,从此不再过问朝政,从夙夜兴工、宵衣旰食的繁忙工作逐渐过渡到远离仕途的闲居生活与日常中来。

在江宁期间,王安石选择居住在江宁城与钟山间的一处住宅,并取名为“半山园”,距半山园不远的钟山定林寺昭文斋是他日常下榻的别馆,他时时在那儿读书、著书、接待客人,也经常到附近的山林溪壑间登览野游。

根据南宋词人

叶梦得

《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耐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卧睡,往往至日昃乃归。”

远离仕途的生活令王安石很惬意。正所谓“无官一身轻”,读书之余,他便到附近的钟山散步,他还蓄养着一头小毛驴,每每登山,遇山路崎岖之时,他便骑在小毛驴背上,一幅优哉游哉寄情山水的景象。

(钟山风光)

有一年春天,王安石又牵着小毛驴去往钟山的定林院,美丽的钟山令他流连忘返,晚上他住宿在定林寺昭文斋,写下了一首《渔家傲》的词作,记录下了这次出游的经历,可以说这首词就是他退休闲居生活的一个缩影,原词如下: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词作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的是这次骑毛驴春游的经过。开篇二句“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既写明了时间节令,又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灯火指的就是元宵节的彩灯。

元宵节在宋代是法定节假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热闹异常

。元宵节过完,人们都会出门会客,和朋友宴游,分享节日里的趣事,宋代词人

史浩

在《喜迁莺》中就这样欢快地描写元宵节过后收灯的场景:

才过元夕。送宴赏未阑,欢娱无极。且莫收灯,仍休止酒,留取凤笙龙笛。

收灯之后,城中的人们又有出城游春的习俗,江南的早春时节,气温已经和温和了,往往收灯后,漫山遍野便已经绿草如茵、春意盎然了,这样的景象在北方要到阳春三月才能看到。

钟山一带,地处长江南滨,收灯过后,大地早已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一派绿意盎然,一些早开的花儿,早已耐不住寂寞,在绿叶的掩映之下绽放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南京钟山风景区)

当王安石骑着小毛驴沿着山路走向定林院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山花烂漫、争奇斗艳的景色。开篇两句“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描写的便是春游途中的所见。

这二句,既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

王安石可是一位描写春天的行家,他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便是蜚声诗坛的佳句。眼前如此清新夺目的景致,自然引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

于是词人笔锋一转,连写三句“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这一气呵成的笔法,记述的就是洊亭游赏的经过。洊亭在钟山西麓,流水潺潺,树木葱茏,繁花似锦,这正是王安石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

王安石有一首专门描写《洊亭》的诗:“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众山若怨思,惨淡长眉青。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櫺。”

由此可见,王安石对洊亭有很深的感情,他选择这样的一个地方作为隐退的居所,想来是不无理由的。

(定林寺)

王安石在这个早春时节来到

洊亭

之后,展现在他眼前的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上片最后三句就是对洊亭的描写。

“新水漫”三字说明刚下过一场春雨,洊亭一带的植被经过春水的滋润,显现得格外清新。“骑款段”正式对词人骑乘的毛驴的描写。原来王安石退居江宁时,宋神宗赐给他一匹名马,作为出游骑乘的工具。

后来马死了,王安石就畜养了一头毛驴,外出旅游就骑毛驴。关于宋神宗赏赐给他的这匹马死掉的事情,他还专门写过一首《马死》诗用来记述此事:“

天厩赐驹龙化去,谩容小蹇载闲身

。”

这次正是王安石骑毛驴出游,他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仕途荣辱,是非得失,也早已抛至九霄云外,他现在的精神状态俨然是超然脱俗的,这从词人春游的心情就可以得知。

因为定林寺一带的风光是很迷人的,山势起伏,层峦叠翠,其间时时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会穿过被一片片云层所环绕的山峦,

所以王安石 用“穿云”二字形容这次的春游体验

山间流水潺潺,沟壑丛生,四周峦嶂如屏,又形成了不少花木植被丛生的天然坞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坞,洊亭附近有桃花坞等。

(钟山)

词人行走在通往定林院的道路上,不免停步驻足,环顾四周迷人的景色,这算的是是一次访胜探幽的春游经历,所以王安石又用“入坞”二字形容这次身临其境的春游体验。

他的足迹一会儿漫步高冈,一会儿又踏入低谷,“穿云入坞”四字就是对春游经过的描写。

最令人称道的是“穿云入坞寻游伴“”一句中,词人连用 “穿”、“入”、“寻”三个动作词,

充分表现了王安石此番春游的浓厚兴致和趣意盎然的体验,他用细腻的笔法刻画出一位带着闲适心情春游的旅行者的生动形象。

(定林寺)

下片是对词人住宿定林寺僧斋的描写。词人游兴已尽,移形换步,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定林寺昭文斋。

下片虽然不再写春游见闻,但是词作意脉不断,因为上下两片虽然是两个不同场景的描写,但是词人叙事的线索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与这次春游有关。

如果说上片是春游途中的所见所所闻的话,下片就是词人对此番春游的所感所想。

词人带着旅途的劳顿就床而卧。“却拂僧床褰素幔”中的这个“却”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片写将故事自然而然有略带转折的切入了下片的叙事中。

(王安石书影题跋像)

“僧床”“素幔”,是典型的寺院住宿的场景,

这两个特定的词语既写明了山寺生活的特点,又突出了词人生活的清净素雅。

在这样一个春光融洽,东风和煦的美好日子里,词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好像也与大地春色融合在一起,寺院的幽静此时正好为词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由于白日里旅途到来的劳顿困乏,词人王安石于是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进入了梦乡。

这一觉睡得很是安稳,不知过了多久,山林间传来的一阵阵风声才把他从酣梦中惊醒,词人一听原来是阵阵松涛的声音,原来他一觉睡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因为这时太阳的光芒已经照射在了窗户上,而词人此时的睡意还很浓,或许是松涛的声音打破了他的美梦吧。

词作就在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在深山中呜咽的悲鸣中戛然而止,犹如正在演奏的一曲激荡人心的管弦乐突然收住一样,给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钟山)

总结:

王安石这首《渔家傲》,通过描写山中游春和住宿寺院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抒发了词人的身心与大自然默契地融合中,心情得到了完全的释放的情感经历,还有从词作特定镜头的摄取中,体现了词人游离于仕途之外,心理逐渐平静了下来。

这首词,也是一篇游记,词人借在春日里的钟山春游和寺院住宿的场景渲染,体现了他离开仕途,隐居钟山的情怀。

全词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营造出清新自然,怡然自得的词作意境,读来让人耳目一新,可是说得上是一篇写景与抒情俱佳的词作。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