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书画家的名、字、号,都有讲究

2020-12-31新闻13

原标题:书画家的名、字、号,都有讲究

吴昌硕作品

中国人的名、字、号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之书画家非但有名,而且还有字和号,这在题款、印章和考证书画家生平及作品时都会涉及。所以研习与鉴赏书画有必要了解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名,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对各自的称呼。现在,人们都将名称作“名字”,其实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概念。旧时凡有文化者,几乎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

齐白石作品

中国人起名有很多说道,并且受政治、思想文化和风俗的制约,既有时代性,又有地域性。先秦时代,给人命名有五种方式:出生时上天的授意、出生时的祥瑞之事、出生后的相貌特征、身边的物品之名、与父亲相似的某些特点。命名有六条禁规:本国国名、本国官名、本国山川之名、疾病之名、畜牲之名、礼器之名。西汉时取二字名的较多,并受黄老之术的影响,不少人名中有祈寿的因素和企求丰收之意。东汉、三国时人名趋单名化。南北朝时复名字复兴,因佛教传入,还出现了以梵语取名的。唐宋明清取名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复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二是一些文人取名喜用“引曲齐贤”的方式;三是按族谱字辈取名广为流行。

近代以来,中国人尤其是文人、书画家在取名上更注重艺术性和文化味。概括起来,主要有明志趣、寄深情、表仰慕、取古言、摘诗词、示母爱六种形式。如郭沫若原名开贞,因对故乡山水寄以深情,遂将四川乐山的两条淋漓的古名沫水与若水合起来,取名为“沫若”。

字在很早就有。按周代礼制规定,孩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给他命名;男性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性则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就是说,当一个人成年之后,由长辈原来所命和多年来被长辈所称的“名”,就不便在社交场合呼来喊去,就得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了,这就是字。

先名而后字,字由名而孳生,故而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即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相应”的主要方式有:同义互训,如褚遂良字登善,良与善同义;反义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愈与退反义;同类相反,如孟轲字子舆,轲是舆上之物;原名变化,如杜牧之牧之、宋濂之景濂;古语话用,如钱谦益字受之,本《尚书》“谦受益”一语;追慕古人,如顾祖禹字景范,表示影像史学家范祖禹;名字相同,如司马道子字道子、王僧孺字僧孺。

字,发展到后来,除了有“相应”的之外,字与名毫无关联的逐渐多了起来。如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字广厦;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字任之。

刘海粟作品

号,亦称自号、别号,即于本人名、字以外,别取一个大号。取号的习俗大约始于魏晋,取号者多为文人。号与名、字相比,有如下差异:首先,名和字都是长老或尊者给自己起的,号则是自己起的。其次,名和字的取意要受到诸多限制,起号则无拘无束,可随意发挥,如五柳先生、秦淮寓客、青莲居士、兰陵笑笑生等。再次,名和字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字或两个字,号则不限,可以是两个字、三个字,也可以是四个字以上。第四,名和字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标志,一般不常更动,少数有改变的,使用新的名和字后,就不再使用原来的名和字。而一个人的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且可随意称呼,不受限制。如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先后取号苦铁、老缶、大聋、一月安东令等数个。

吴昌硕作品

古代和近代书画家的字、号别具一格,妙趣横生,含义精妙。他们取字取号多有原因,从字、号中颇能体现他们的性格、志趣、追求、抱负。

石涛作品

石涛中年时曾在京城生活三年,往来于名流权贵之间,目睹宫廷黑暗,官场腐败,使他心灰意冷。晚年,他定居扬州,意欲洗尽尘世纷扰,脱离名利场。他写信给八大山人,请他画《大涤草堂图》,信中云:济有冠有发之人,向上一齐涤,以示他的“大涤”之心,因此自号“大涤子”。

黄宾虹作品

近代艺术大师黄宾虹,能书能画,名震遐迩,他名质,字朴存,又作朴人。他的故乡在安徽歙县西乡的潭渡村,有一座潭渡桥,桥的南端有一亭子,叫“浜虹亭”。为了寄托故乡之思,因而自号虹叟、虹庐、滨虹散人,因滨与宾常互用,又以“宾虹”行世。

刘海粟作品

齐白石81岁时自号九九翁,刘海粟有一别号叫“艺术叛徒”,这些都是既有趣味又有内涵的字、号。

最有意思的当属邓散木的别号,这位现代著名金石书画家原名铁,字纯铁,小名菊初,学名士杰,另有散木、粪翁、一足等别号,但使用最多的还是粪翁和散木。他为什么要立“粪翁”这么一个别出心裁的别号呢?原来邓铁在青年时代,因书法篆刻崛起上海文坛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署名为“铁”的书法、篆刻冒牌货,他忍无可忍,决定立号“粪翁”以明于世,这一来果然再无人仿效了。

刘海粟作品

内容来源: 中国美术 昨天 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