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顾命大臣,楷书大家,半生的辉煌却最终惨淡收场

2020-12-30新闻18

褚遂良善书, 真书甚得媚趣, 若美人婵娟, 似不任乎罗绮, 增华绰约, 甚有余态, 欧虞谢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褚遂良。

褚遂良,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他是唐朝政治家,与长孙无忌一起被唐太宗任命为顾命大臣,曾官拜尚书右仆射。

同时,他还有一个更为出色的身份,书法大家,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书法界的“ 初唐四大家 ”。他的传世作品有刻在洛阳龙门石窟壁宾阳洞中的《伊阙佛龛之碑》以及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的《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的字一是有力度,一是精美。他的每一件书法作品下笔遒劲,运笔流畅,字形空灵。他将隶书章法融入到楷书的作品当中,同时又将行书的书写方法也融入到了楷书之中。因而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温润之感,飞动之美。在《唐人书评》里称赞他的字为:

字里金生 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 美丽多方

褚遂良虽师承欧阳询、虞世南,但是褚遂良却与二人不同,他打破了楷书一直以来的严谨的结构,转而使楷书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情绪,也就是随性。

褚遂良在后世被赞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这是因为褚遂良对唐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

褚书在唐贤诸名士书中为秀颖, 得羲之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 自成一家, 非诸人可以比肩。

褚遂良书风的形成离不开对前人的借鉴,在他的书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欧阳询的刚方也能感受到虞世南的圆润以及史陵的疏瘦。此外,“二王”对其书风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能从他的书风中清晰感受到初唐书法由陈、隋遗风到对王羲之书法的继承以至于最终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楷书在褚遂良的手中,也是第一次将碑与贴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同时又使得楷书蕴含着抒情的色彩,再加上疏的朗洁,瘦而不薄的书风,由此,褚遂良正式开启了唐楷的大门。

书, 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如其人,我们往往可以从书法作品中看出一个人性格、特点等等。比如从颜真卿的正楷书我们能感受到颜鲁公的赤子之心、忠义之气。从他的行书《祭侄文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他的满腔愤懑、忠君爱国。

那么,褚遂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褚遂良在朝堂之上深受唐太宗的喜爱,曾经做到过尚书右仆射,又是太宗亲命的顾命大臣。但是最终的他却被贬爱州 (今越南清化) 刺史,最终病逝任上。

纵观褚遂良的一生,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褚遂良是一个耿直之人,同时也是一位忠心之臣,也因此,他的书法作品虽飘逸但却不失劲骨。

出生名门 博学多才

公元596年,褚遂良出生于杭州钱塘,他的家族在当时也属于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褚亮是当时有名的一个才子。在隋朝官至散骑常侍,与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好友。

出生于这样一个家族中,褚遂良自幼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史书记载:

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

褚遂良能够得到欧阳询的看重由此可证明年轻时的褚遂良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后来,褚亮因为与杨玄感是朋友,受到了牵连,被贬到了青海做官。接着,隋末大乱,褚遂良跟着他父亲褚亮投靠在了薛举的门下。直到薛氏政权倒塌之后,褚氏父子就投降了唐王朝。

而最初,褚遂良在唐王朝只是一个小人物,没有太多的人关注他。

年轻时的褚遂良主要学习的是隋末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字,虞世南的书法主要是承袭“二王”,外柔内刚,字体圆润。

后来,褚遂良又师从史陵,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法书要录》的记载,唐太宗就曾经跟史陵学习过书法。

总的来说,年轻时的褚遂良已经在书法上已经小有造诣。而书法也即将为他打开仕途的大门。

步入仕途,忠心为君

在刚刚归入李唐王朝时,褚遂良只是一名铠曹参军,贞观十年,褚遂良由秘书郎迁起居郎,专门记载皇上的一言一行。贞观十二年,虞世南逝世,而褚遂良也正式进入了唐太宗的视野当中。

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之体。

上面这句话是魏征所说,说的正是褚遂良的字,于是,在魏征的推荐下,褚遂良成功的被唐太宗任命为“侍书”。

褚遂良来到唐太宗的身边后,很快凭借着自身的才能获得了唐太宗的赏识。在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广泛收集王羲之的书法,而褚遂良能够准确的辨别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伪,这使得唐太宗更加青睐于褚遂良。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唐太宗更加信任褚遂良。

当时,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起居事,也就是负责当时史馆的工作。而有一天,唐太宗想要看自己的起居注但是却被褚遂良给直言拒绝了。

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坚持道义,不如坚守职责。正是凭借着这番耿直与正直,褚遂良越发看重褚遂良,处理政务的时候也常常询问褚遂良。

公元643年,褚遂良与长孙无忌一起说服唐太宗李世民立李治为皇太子。公元644年,褚遂良以黄门侍郎的身份参预朝政,后被唐太宗派往各地巡视,并且赋予了他可以直接废除官吏的权利。这是莫大的信任。

公元648年,褚遂良被提升为中书令,成为了朝堂重臣。在短短的数年里,从一个铠曹参军升为中书令,可见唐太宗对他的信任与看重。

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家怜爱。

此句话出自唐太宗,由此可见唐太宗对褚遂良能够的青睐以及信任。也因此,褚遂良成为了唐太宗亲命的顾命大臣。

公元649年,褚遂良被封为河南县公,公元653年,升任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而很快,身处顶峰的他将坠入黑暗的深渊。

这一时期是他的政治生涯的巅峰,也是他书法上的巅峰。他在这一段时期,由于位高权重,深受唐太宗的喜爱,因此得以欣赏大量的书法作品,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而《雁塔圣教序》便是这一时期所作。

《雁塔圣教序》写于公元653年,这一年正是他政治上的巅峰,因此,《雁塔圣教序》在运笔上方圆兼施,用笔灵活多变,起伏顿挫,极富有节奏感。唐朝张怀瑾曾经评价道:

“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 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总的来说,因为官位的升高,使得褚遂良可以欣赏更多的优秀书法作品,从中吸取精华,创造属于自己的书风,同时,由于官位的升高,自己内心的畅达,更加有利于自己在书法上的创造。

直谏君王 凄凉晚年

公元655年,唐高宗一心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废除王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强烈反对,褚遂良对高宗说道:

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但是,这些话语远远没能够使得高宗改变主意,褚遂良在殿上扣首上谏,最终头破血流也无济于事,被高宗派人强行拉了出去。而武则天则对褚遂良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刻将褚遂良处死。

最后,公元655年十月,武则天被封为皇后,而褚遂良也被赶出了朝廷,到潭州任都督,其后,褚遂良一次又一次被贬。最终被贬为爱州 (今越南清化) 刺史。显庆三年 (658年) 死于任所。

后来,在神龙政变后,被追赠谥号“文忠”。

总结

纵观褚遂良的一生,在书法史上他打开了唐楷的大门,是隋唐楷书过渡时期的桥梁。

而在中国的政治史上,他更是一位忠臣,他忠于唐太宗,忠于李唐王朝。在废后之争中,他挺身而出,死谏君王,以一人之力承受君王的怒火,彼时的他所考虑的是大唐的基业,是对先皇的承诺。

虽然多次被贬,但是,他仍旧对唐高宗抱有一丝希望。这是一种信任,犹如是唐太宗对他的信任,但是唐高宗终究不是唐太宗,死亡,对于彼时的褚遂良或许是一种解脱。

褚遂良由最初的一位小臣最终成长为朝廷重臣,这一切都是凭借唐太宗对他的信任,信任是双方的,唐太宗临死之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这对褚遂良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臣对君的责任,亦或者是朋友对朋友的责任。

而褚遂良也一直在承担这种责任,即使是面对再大的困难与危险,他也没有选择去逃避,这就是褚遂良对李唐皇室的忠,对唐太宗的义。

褚遂良的谥号是“文忠”,而在唐朝时期,还有一位大书法家的谥号也是“文忠”,即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

其实褚遂良和颜真卿两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楷书大家,他们都是大唐忠臣。他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自己的书法当中。虽然他们已然逝去,但是他们的书法作品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一直在默默地诉说着属于他们的历史。他们也有不一样,褚遂良更多的是对唐太宗的忠,而颜真卿则是对李唐皇室的忠。

褚遂良的字飘逸而有劲骨,而这正是属于他最完美的写照。虽然他这一生并不是白玉无瑕,但是对李唐皇室的忠是毋庸置疑的。

书如其人,看懂了他的字或许也便读懂了他的一生。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