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北工大再添4项!

2020-12-30新闻17

原标题: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北工大再添4项!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授予100项成果

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揽获多项奖项

尹宝才教授及其团队

获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阮晓钢教授及其团队

获 “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李晓理教授及其团队

获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顾锞教授

获 “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数学大师、人工智能先驱、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先生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象征。

快来跟工小V一起了解下

这些老师及其获奖项目吧~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尹宝才教授及其团队

尹宝才教授

个人简介

项目介绍

团队合作研发的高维数据高效表达理论,多源高维数据协同表征方法,以及交通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和客流交通流感知等创新技术,通过技术合作和专利转让等方式在企业产品和工程项目实现技术转化,并应用于北京、青岛、长沙、武汉、合肥和西安等10多个城市的智能交通和安全监控系统。

团队合作研发的大规模交通视频互联集成和协同处理技术,解决了交通视频大数据有效利用的行业难题,形成了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相关技术成果支撑建成了接入规模达4万多路的北京交通视频应用平台。

团队研发的接续运输系统和客流监测系统在首都机场、北京地铁、苏州地铁每年为数亿旅客提供交通出行服务。团队技术成果两年新增销售额5.1 亿元,新增经济效益 3.2 亿元,年均节省运营成本和能耗支出1.4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果1—大型活动保障系统

成果2—地铁客流监测系统

成果3—基于视频的交通仿真

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阮晓钢教授及其团队

阮晓钢教授

个人简介

阮晓钢,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项目介绍

项目围绕自平衡机器人及其仿生自主学习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发明方法和系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自主学习平衡技能的柔性两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和独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

柔性两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像人和动物一样学习平衡技能的机器人。 其具有柔性机体,仿生的操作条件反射机制和运动神经学习机制。能像人和动物一样,通过操作学习,渐进地习得和掌握运动平衡技能,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独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是我国第一个成功运行的独轮机器人。具有独创的 反扭矩机构和基于局部正反馈的控制策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独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定点平衡实验

柔性两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学习平衡实验

加入外观设计的独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

参展的柔性两轮直立式自平衡机器人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李晓理教授及其团队

李晓理教授

个人简介

李晓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所做多模型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前沿。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出版《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一书为国内此领域的唯一专著。

项目介绍

“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将“局部化”技术引入间接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并推广到随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改善系统瞬态响应及控制品质的同时,极大地减小了计算量。研究不同类型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构建非线性系统多模型表示,通过多个简单模型的不同组合方式给出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型描述,便于工程实现。将非线性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转化为动态神经网络模型权值的不确定性,进而为非线性系统提供一种有效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设计方法。

项目研究对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在离散时间系统、随机系统等领域的推广及在高炉布料、微粉生产等工业过程应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推动智能控制理论发展及实际应用具有要作用。代表性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他引328 次,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教授、IEEE Fellow 吴敏教授、Hak-Keung Lam 教授等国内外学者引用和高度评价。

“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科学发现

矿渣微粉生产系统

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顾锞教授

顾锞教授

个人简介

顾锞,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主持/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7项国家级项目。

项目介绍

围绕视觉心理学的发展前沿和影像质量估计的关键问题, 在影像质量评价的尺度自适应、自然场景统计建模和大数据弱监督学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成果;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和悬浮颗粒物检测的核心问题, 在空气悬浮颗粒物的高效监测、精确预警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相关工作发表IEEE汇刊论文6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IEEE TMM最佳论文奖、CAA创新团队奖、CIE自然科学一等奖、CAAI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CSIG技术发明二等奖、CIE优博论文奖等。

以科技为桨

他们不断创新、乘风破浪

以创新为帆

他们肩负使命、一路向前

让我们向科技工作者致敬

遨游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来源: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排版:韩晓天、王文杰(学生记者)

审核:王文杰(学生记者)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

向科技工作者致敬的一天

大家是不是更有动力学习科研了呢?

一起为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点赞

#行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