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畅通“黄金水道” 建设“绿色航道” 打造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2020-12-30新闻17

原标题:畅通“黄金水道” 建设“绿色航道” 打造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继续来关注“运河‘原点’再出发”系列报道。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正是江河交汇带来的舟楫之便,成就了古代扬州的辉煌。近年来,扬州市通过实施航运效能提升、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等系列工程,让这条古老的“黄金水道”焕发出新的活力。

航运是大运河的核心功能,而扬州段是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条件最好、运量最大的一段。京杭运河扬州段全长127.5公里,二级航道标准,能够满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沿线拥有施桥、邵伯两个三线船闸,宝应、运东、运西、盐邵、芒稻等5个支线船闸;2019年,京杭运河扬州段船舶通过量超3.6亿吨,相当于三峡船舶通过量的2.5倍。最近,素有苏北运河“南大门”美誉的施桥船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船闸的全年船舶通过量将达3.35亿吨,其中货物通过量有望超过2.5亿吨。

施桥船闸管理所所长蒋赟介绍,特别是在2月25日,江苏刚刚宣布疫情防控等级调低的一天,第二天他们就创造了苏北运河第一个日通过量超过100万吨,整个全年日通过量超过100万吨的有114次,受疫情影响,通过量能保持基本上没有大的下降。

除了施桥船闸,邵伯船闸今年也创造了一项新纪录。邵伯船闸管理所副所长卢一忠介绍,他们今年9月15日,创造了全国内河的最高日通过量的记录,当日的日通过量达到了114.5万吨,如果说是用20吨的卡车来装这些货物的话,所有的卡车首尾相连,连接起来可能要达到700多公里。

3.35亿吨、2.5亿吨、114.5万吨,这些数字直观说明了大运河扬州段的繁忙,在公路、铁路、航空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运河航运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扬州市一直以现代航运的标准,不断升级改造大运河主航道。对此,下面这位常年与运河为伴的船老大有着切身体会。

苏宿货1569货船2020年的最后一次航程,船主王振华拉着满满一船砂石,从安徽芜湖出发前往宝应。上午9点,他们顺利通过施桥船闸。航行到扬州段,苏宿货1569船主王振华一边小心翼翼地驾驶,一边通过手机提前购买了远在23公里之外的邵伯船闸的过闸票。

王振华介绍,他18岁起就在大运河上跑船,以前过船闸要靠岸,排队,盖章,买票,再排队等待通行。现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提前几个小时排号。这些细节上的变化还有很多。如今,进入京杭运河江苏段的船舶都必须达到生活污水“零排放”的要求,同时倡导使用清洁能源。

去年,王振华就响应国家号召,对自己的货船进行了LNG动力改造。王振华介绍,把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他们改装是双燃动力,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空气污染要小,排烟口现在正常排不出黑烟了,冒的是跟水蒸气一样的烟。

说话间,船行驶到了京杭运河汪家窑航段。王振华说,这可是当年有名的“鬼见愁”水域。因为水天汛期的时候,安徽那边水下来的时候,这边的水流特别大,他们的船到这个地方根本把持不住,有横流,在这个地方特别要小心。王振华介绍,当年他还在开100吨小船,到了汛期如果没有海事船护航,根本不敢走这片水域。到了2005年,这段航道得到了彻底改造,“鬼见愁”就再也不用愁了。

据了解,自2005年起,扬州市投资6亿多元,耗时3年,对京杭大运河45公里主航道实施“三改二”工程,共新建一级护岸15000多米,水下疏浚338万立方米,汪家窑、壁虎河口等“鬼见愁”水域的航行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去年,扬州市又开始启动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的建设。目前,总投资77亿元的先期工程——邵伯船闸至长江口门段正在加紧施工。

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办工程科科长赵德懿介绍,施工后,船舶的通航更加的安全,同时对航道两岸进行绿化景观的实施,大大改善了航道两岸的环境,同时对航道进行了一个智慧建设,这样使得这段航道的管理效能更加的便捷和高效。

下一步,扬州市还将以更高标准,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的航运效能、闸站功能,让“黄金水道”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黄金效益。邵伯船闸管理所副所长卢一忠介绍,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智能化开发的力度,通过智慧船闸建设,进一步推出将后来的集中调度功能,包括少人值守、无人值守这样更加高效地为船民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王振华感慨,他跑了20多年船了,从小船100吨水泥船跑到现在2000多吨船,船由小变大,跑船的条件由差变好,大运河养活了他一家。

大运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时隔千年依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造福着亿万百姓。明年,扬州市就将全面建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那时,古老的“黄金水道”必将更加生机勃勃!而这,是运河儿女对祖先遗产最好的传承。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郑艳秋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