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开国猛将:常遇春攻城取胜后,为何要屠城杀降?

2020-12-30新闻21

原标题:开国猛将:常遇春攻城取胜后,为何要屠城杀降?

开国猛将:常遇春攻城取胜后,为何要屠城杀降?

因为常遇春英年早逝,后世对他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天谴与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屠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四千人。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常遇春攻取泰州后屠城。

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征讨平饶,血腥屠城。

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古话说,杀降不详。

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屠城”情有独钟?一方面,对于放弃原来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

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且收服不易,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翻盘的机会,常遇春选择将降兵杀掉。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他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中国古代有个说法“杀降者不祥”,这句话大抵意思是,两军交战时,如果胜负已经区分出来,对于缴械投降之人,不应该杀害。如果进行屠城,那就是不仁不义的举动,将会遭到谴责。纵观历史,喜欢杀降屠城之人,往往都没有善终的下场。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跟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攻下一座城池后,他就要进行杀降屠城,为这事,朱元璋曾教训过他,但是常遇春屡禁不止。

据说,一次,常遇春在睡梦中,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悲惨的生活,于是,便下令屠城。等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士兵都不在帐营中,便问身边的侍卫,士兵们身在何处?侍卫告诉他说,将军命令屠城,战士们得令后,便开始执行命令了。常遇春听后,连忙收回军令,可士兵们已经杀了很多人,血流二十多里。

朱元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等人的军队,统一了江南地区。便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带兵北上,剿灭元军,常遇春进入青岛途中,包围了潍县城,因为城内的元兵誓死抵抗,使常遇春军队花费了很多时间,常遇春部下在这次斗争中损伤惨重,但是最后还是攻下了县城。常遇春十分恼怒,便下令屠城,将潍县城内的居民和元兵全部都杀死。

朱元璋曾劝说常遇春,攻下了城池,得到了土地,但是,没有百姓的话,空城有何用?朱元璋的话也没有让常遇春改掉这一毛病。

后来,常遇春暴病而亡,享年四十岁。有人说,这是天谴。

#近代史#朱元璋#常遇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