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安居乐业的古文

2020-12-30知识17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是什么典故? 典故:商朝末2113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5261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4102围起来,商纣王登上1653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出自春秋佚名《尚书·武成》。节选原文: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译文:一月壬辰日,月亮大部分无光。到明天癸巳日,武王早晨从周京出发,前往征伐殷国。四月间,月亮开始放出光辉,武王从商国归来,到了丰邑。于是停止武备,施行文教,把战马放归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旷野,向天下表示不用它们。扩展资料《武成篇》记载的武王伐纣的事件经过,作于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其政事,作《武成》。《武成》属于《古文尚书》,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散失了。2014年的通行本是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的《伪古文尚书》。真古文《武成》的部分佚文存于《汉书·律历志》中年,完整版即《逸周书·世俘》。《古文尚书》原指《尚书》的一种本子,后发展为学术体系之称。传说。

\ 安居乐业的古文

桃花源记思想内容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 安居乐业的古文

中国古代形容安居乐业的成语—天下太平、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解释】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结构】主谓式。【用法】多用指国家。一般作谓语、宾语。【近义词】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反义词】天下大乱、动荡不安【辨析】~与“太平盛世”区别在于:~强调“太平”;形容国家或社会的安定;“太平盛世”强调“盛”;有“强盛”之意;比~程度深。【例句】有人以为~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真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想法。

\ 安居乐业的古文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孑是 文言文《copy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人都能2113安居乐业的句子:5261使老有所终,壮有4102所用,幼有所长,165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译文: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扩展资料: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