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的播出,在网络上引发了一段战国热,从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共计254年。也许是受《大秦帝国》的影响,电视剧往往倾向于把当时的历史场景过度的戏剧化,秦国君臣如何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山东六国一团漆黑、不思进取。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一个国家强盛,其他国家也不是吃素的,也是得奋起直追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山东六国的巅峰时刻。
魏国: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
魏国是整个战国时代最早开始施行变法的,魏文侯用李悝变法,用吴起改革军事创建魏武卒,奠定了战国初期魏国的霸主地位,后来又经过魏武侯的继承,到魏惠王时期,魏国达到了鼎盛。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魏国就是这个样子,到魏惠王继位时,魏国已经称霸中原数十年,是时候该飘一下了,结果魏惠王在位50年,前期四处树敌,到处豪横,打秦国,攻邯郸,揍韩国,结果后来被齐国在桂陵和马陵两次打的打败;魏惠王后期国力大衰,基本上就在挨揍了,兼职给秦国输血,不仅送给了秦国商鞅,公孙衍,张仪等人,还让秦国夺回了河西,魏国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豪横的魏国了。
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商鞅,公孙衍,张仪等全部出自魏惠王时期
韩国:韩昭侯
韩国基本是战国七雄中公认的老末,又是第一个被秦灭国的,但韩国的祖上也是阔过一回。韩昭侯前期的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一副很快亡国的样子,中期开始用申不害变法,将死的韩国就这样还阳了,还被称为“劲韩”,韩昭侯时期真是没人敢小视韩国,要知道,桂陵之战前,赵国的邯郸是被魏国攻陷了的,而马陵之战前,韩国可是把魏军挡在了新郑城下。但韩国确实有天然的劣势,被魏、楚两大国夹持着,后来又加上一个秦国,想全面发展的确非常难,申不害,韩昭侯时代一结束,韩国又重新回到弱小的地位。
韩昭侯,申不害时期韩国虽然厉害,但终究被大国裹挟,很难发展
楚:楚威王,楚怀王
楚国的变法开始的也比较早,战国初期,楚国的实力其实是不行的,国内贵族林立,国外三晋已经开始强大,魏国后来的都城大梁,就是这个时期魏国从楚国夺走的,楚国基本上无力抵挡三晋。天佑楚国,这时候在魏国创建魏武卒的吴起,自己来楚国了,楚悼王就开始用吴起变法,楚国的国力开始强盛,对付三晋也不费劲了,但吴起的变法并没有延续太久,因为楚悼王兴奋过度死掉了,后来的楚肃王楚宣王也就那样,到了楚威王楚怀王时期,楚国可真算是抬头了,向东灭掉越国,把版图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向西占领巴国的战略要地,要不是秦国先一步占领巴蜀,巴蜀迟早也是楚国的地盘。
楚怀王也算是一代英主,就是太实在了,屡次被秦国骗
齐国:齐威王、齐闵王、齐宣王
齐威王励精图治,创建稷下学宫,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于桂陵、马陵大败魏军,成功的把魏国拉下了霸主地位,并确定了自身的东方霸主地位。齐宣王时期,趁燕国内乱,差点直接灭掉燕国,但却给齐国埋下了祸根。齐闵王时期,西据三晋,南打楚国,吞并宋国,一时风头无两,但引起了列国的仇视,最终被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差点灭国,从此直到齐国灭亡,都没有恢复元气。
齐威王给齐国打下的家底,被齐闵王彻底败光了
赵国:赵武灵王,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继位之初,五国会葬,赵国随时有被灭国风险。赵武灵王用强力手段稳定了赵国,开始在列国中低调做人,高调改革。民风彪悍的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军力大盛,先后灭中山、败林胡、击楼烦,建立了云中、雁门、代三郡,赵国达到巅峰时刻。但是赵武灵王在盛年之时,将王位禅让给赵惠文王,自己称“主父”,主管军事,可惜最后饿死在沙丘宫。赵惠文王时期,文有蔺相如,平原君,武有廉颇,赵奢,虽然秦国屡有进犯,但都打的秦军找不着北,此时的赵国成为山东六国抗秦的重要屏障
赵武灵王家庭观念挺重,想让俩儿子当王,结果自己饿死了
燕国:燕昭王
本来燕国的王位跟燕昭王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他那个作死的爹,燕王哙竟让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这就引起了太子平跟燕国贵族的不满,燕国的内乱很快引起了齐国的注意,燕国也被齐国弄得差点亡国。在赵国为质的燕昭王被赵武灵王送回燕国称王,赶走了齐人,恢复燕国。燕昭王继位后,拜郭隗为师,筑黄金台,广纳贤才,名将乐毅、剧辛,谋士邹衍皆来投奔。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将乐毅率领三国联军,差点儿灭齐,攻占齐城邑70余座,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燕昭王一辈子就一个目标,灭掉齐国,为燕人报仇
别看商鞅变法在秦国搞得很热闹,其实商鞅变法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来自魏国的李悝变法,后来又学了吴起在楚国变法的一部分内容,但最后却只有秦国的变法最彻底也最成功,然后奋六世之余烈,终得一统天下。这其中真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值得去思考。
~历史造饭处,每天聊点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