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满屏充斥的大辫子清宫剧,在给我们带来审美疲劳的同时,也将很多词语变成了网红名词,比如配享太庙、世袭罔替、慎刑司、宁古塔、宗人府等等。接下来,我们着重聊一聊“宗人府”,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和单位。
“宗人府”虽然成名于清朝,但它并不是满人所创设的,而最早是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创建。太祖皇帝建立明朝后,对于朱姓子弟极其优渥,封王封侯者比比皆是。为了对于这一庞大群体进行管理,他专门成立了负责管理皇室和宗亲的事务性机构,称为宗人府。
对于宗人府的具体职责,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大类:
一、撰写和记录帝王的丰功伟绩,多有粉饰太平的成分在内,有时也会评论功过得失;
二、收集皇室内部和各支宗室的陈情意见或者不法过失,及时向皇帝本人进行汇报;
三、掌管皇室的名册,记录宗亲子女的名字、生辰、祭祀、爵位、婚嫁、死葬、谥号等事项;
四、按照帝王的指示,训诫、奖惩、分派、教育、圈禁在册的宗室亲贵和子弟;
五、其它未及言明的宗室内部相关事务。
宗人府虽然最早在明初设立,但它的起源却可以追朔到秦朝时期,当时称作“宗正”,只负责掌管皇室的杂务。因为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君主专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程度还不深,那时的“宗正”只是一个没有明确职责和太高官阶的文臣而已。
到了西汉时期,随着君权的加强,尤其是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逐步扩大了宗正的管辖范围和职权。不过,那时的宗正更多是为了向刘氏宗亲提供享受特权的机会,为了维护统治阶级上层的稳定,多以奖为主,几乎不涉及罚。
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宗正”的职能和权限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是在不断赋予更多的权力。直到明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新设立了“大宗正院”,成为了日后“宗人府”的前身。
在1389年时,大宗正院被正式更名为宗人府,完全脱离了六部的监管。不过,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权后,他逐渐认识到宗室强权对于皇位的隐患,于是将宗人府的大部分职权交由礼部来负责,将其变成了一个虚职机构。
明朝统治终结后,满清入主中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人在思想、政治和文化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他们沿用了前朝的许多制度和机构,而宗人府也被保留了下来。
清朝前期,对于宗人府的各项权限不断加强,尤其是惩处的权力。而且,除了管理皇室的内部事务外,宗人府还被赋予了管理所有八旗贵族的权力。最关键的一点,它是独立于所有司法系统以外的,只对皇帝本人负责。
出于维护皇权和政治斗争的需要,皇室内部或者宗亲贵胄有时会被皇帝问罪,甚至还会被宗人府进行关押或者圈禁。当然,能有资格进宗人府被关押或圈禁者,必定是皇亲国戚,不仅不会受到刑罚,而且居住条件也颇为优越。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满清王朝灭亡。与此同时,“宗人府”也一同消失在了浩渺的历史长河中。#皇室#宗室#皇帝收藏
三、掌管皇室的名册,记录宗亲子女的名字、生辰、祭祀、爵位、婚嫁、死葬、谥号等事项;
四、按照帝王的指示,训诫、奖惩、分派、教育、圈禁在册的宗室亲贵和子弟;
五、其它未及言明的宗室内部相关事务。
宗人府虽然最早在明初设立,但它的起源却可以追朔到秦朝时期,当时称作“宗正”,只负责掌管皇室的杂务。因为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君主专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程度还不深,那时的“宗正”只是一个没有明确职责和太高官阶的文臣而已。
到了西汉时期,随着君权的加强,尤其是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逐步扩大了宗正的管辖范围和职权。不过,那时的宗正更多是为了向刘氏宗亲提供享受特权的机会,为了维护统治阶级上层的稳定,多以奖为主,几乎不涉及罚。
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宗正”的职能和权限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是在不断赋予更多的权力。直到明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新设立了“大宗正院”,成为了日后“宗人府”的前身。
在1389年时,大宗正院被正式更名为宗人府,完全脱离了六部的监管。不过,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权后,他逐渐认识到宗室强权对于皇位的隐患,于是将宗人府的大部分职权交由礼部来负责,将其变成了一个虚职机构。
明朝统治终结后,满清入主中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人在思想、政治和文化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他们沿用了前朝的许多制度和机构,而宗人府也被保留了下来。
清朝前期,对于宗人府的各项权限不断加强,尤其是惩处的权力。而且,除了管理皇室的内部事务外,宗人府还被赋予了管理所有八旗贵族的权力。最关键的一点,它是独立于所有司法系统以外的,只对皇帝本人负责。
出于维护皇权和政治斗争的需要,皇室内部或者宗亲贵胄有时会被皇帝问罪,甚至还会被宗人府进行关押或者圈禁。当然,能有资格进宗人府被关押或圈禁者,必定是皇亲国戚,不仅不会受到刑罚,而且居住条件也颇为优越。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满清王朝灭亡。与此同时,“宗人府”也一同消失在了浩渺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