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
生命的源泉。
人类的文明,从来离不开水的滋润。古代世界四大文明,无一例外均依大江大河而生。人类的进步,一直与治水同行: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些泽被苍生的水利工程,推动着炎黄子孙“汔可小康”的进程。国之润,自疏浚始,人类摆脱贫困的历史,必然闪耀着解决水困的智慧。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这一发展的水瓶颈,在贫困县体现尤为明显:832个贫困县中,有690个县地处干旱和极度干旱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严重;741个县为山洪灾害防治县,由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极易导致这里的群众陷入贫困或返贫;55 个县分布在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缺水地区,上演过无数伤痛故事。中原河南林县,1920年,有一位刚过门不久的儿媳妇王水娥,因不小心把公公桑林茂等了一天才担回来的一担水洒翻在地,当天夜晚悔恨交加,上吊自杀;在西北宁夏海原县,人们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去世一次。若是难得下一场雨,就能看到娃娃们趴在地上的水洼里使劲喝水,着实让人心痛;在西南重庆市巫溪县,受喀斯特地质影响,地表水难保存,居住在高山区的群众不得不深夜下山“守水”。“守”上几个小时,从岩壁缝隙里渗出来的线绳粗细的水才能存满两桶。桶满了,人却并不走,要喝饱喝足才会担水回家,给家里妻儿老小用。
经过骨干水源工程的配套建设与管网延伸,如今,贵州省兴义市的小龙潭水库已覆盖、解决了片区10余万群众的生活用水。水利扶贫,甜了百姓的日子,近了小康的脚步
摆脱贫困,必须摆脱水困。扶贫,必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水利扶贫,促进水资源分布合理,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贫困地区优先安排水利建设项目,优先落实中央水利投资,2012—2019 年,共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4726亿元,一大批因水受困、因水成疾的问题加速解决,一个个因水而乐、因水而美的山村发生巨变。这是我国贫困地区水利投入最大、水利发展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
通水,架通了党群连心桥,托起了乡亲致富梦,铺设了山乡振兴路,绘就了全面小康景。2016—2019年,我国累计巩固提升了 2.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了1707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饱受水困之苦的群众,欢欣地告别了“夜半守水”“人背马驮”“吃水贵如油”的日子。在降水稀少、资源性缺水严重的黄土高原,在山高水低、工程性缺水严重的云贵高原, 当一个个水利扶贫工程直达农家终结用水难时,当老人们半是期待半是紧张地拧开水龙头,看到一束“白玉”喷涌而出时,他们的热泪夺眶而出……
千年之盼今朝圆,治水兴利奔小康。如今,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已清晰可见,到今年年底前,我国将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讯息!这是何其壮丽的水利扶贫答卷!
来源:《中国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