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刘禅是不是草包皇帝?智力远超司马懿后人,赵云诸葛亮影响他一生

2020-12-30新闻34

文:龙城胖哥(作者原创授权)

因《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主刘禅似乎成了一位标签化的草包人物,古时人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喻之。但从现代人视角看,刘禅位居帝座四十载,且投降之时未造成生灵涂炭,细细思量,或也有可取之处,人物评价上大可不必一棒子打死。本篇,笔者尝试着换个角度看《三国》,以当事人的视角、内心活动,给大家侧面展示三国时代的波诡云涌。

一、刘禅出生以前,听长辈说过去的故事

我姓刘,名禅,对!就是封禅的禅!字公嗣。

我父亲告诉我,我们祖上是前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与祖母两人相依为命。

我出生的23年前,大汉爆发了“黄巾之乱”,搞得天下就此民不聊生,父亲那年也才23岁,觉得咱们既然是汉王后裔,就应该救国救民,于是和二叔关羽、三叔张飞、桃园三结义,招兵买马。

后来父亲因为军功,当了平原县令,又在我出生的19年前,29岁的父亲跟随父亲的学长公孙瓒,参加了“讨董联盟”,不过后来“联盟”解散了,从此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年代。

在我出生的14年前,有个叫曹操的将军攻打徐州,还屠城,32岁的父亲和二叔三叔还有云叔南下徐州,救援当时的州牧陶谦。

后来陶谦病逝,“传位”父亲,父亲也顺利的接管了徐州,结果没多久,因为三叔酗酒,被一个叫吕布的给偷袭了,导致父亲只能去小沛。

后来父亲与曹操、吕布、袁术、孙策之间的关系总是分分合合,打打停停。

在我出生的9年前,父亲还投靠了曹操,去了许都,见到了当时的大汉天子,据说是个傀儡,真可怜啊。

在我出生的8年前,父亲毛遂自荐,以讨伐袁术的名义,出兵徐州,实际上父亲把徐州作为兴汉的大本营,用来救国救民的第一步。

结果没多久,父亲和二叔三叔又走散了,据说父亲北上投靠了袁绍,二叔投靠了敌人曹操。

在我出生的6年前,父亲和二叔三叔重聚后,南下汝南,结果又被曹军打败;还好我出生得晚,不然要到处东躲西藏,哪能有安稳的童年。

从我出生的5年前,到我出生那年,父亲又投靠荆州的刘表,寄居在新野,这是父亲最安稳最和平的一段时间了,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父亲可以忙着造人。

二、刘禅出生以后,听长辈说儿时的故事

于是在建安十二年,我,刘禅,字公嗣,出生了。父亲和二叔三叔都叫我的的乳名:阿斗。听说在我出生之前,父亲因为没有儿子,收了一个叫寇封的人做义子,还改姓刘,叫刘封,是我名义上的异父异母的兄长。

我出生不到一年,曹操又大军南下,简直就是父亲的梦魇;父亲胁民渡江,母亲抱着我和父亲走散了,还好云叔来救我,母亲为了不拖累云叔,就自尽了,云叔抱着我回到了父亲那里。

没多久,曹操自称有百万大军,再度南下,还好父亲在之前三顾茅庐,请出了我后来的相父,诸葛亮诸葛孔明。

在相父的本领下,东吴和父亲结盟,一同抗曹,打赢了“赤壁之战”。

在我两岁的时候,父亲又夺得了荆州四郡,这面积可比当初的徐州大多了,不过不清楚为啥东吴非说是“借”的。

在我三岁的时候,东吴那边不懂什么原因,和父亲联姻,我多了一个名义上的嫡母。

后来她还想把我抱到东吴那边,又是云叔,再次救了我。

在我五岁那年,父亲又带兵进入益州,支援同族的刘璋,就像去徐州救援陶谦一样。

不到一年,刘璋的部下居然想谋害父亲,不过还好刘璋的另一群手下站在父亲这边,最终,刘璋投降了父亲。父亲领导下的版图越来越大了,荆州、益州连成一片了。

当时嫡母孙尚香在东吴那边,父亲的部下们以父亲续弦为名,让父亲娶了一个寡妇,据说是车骑将军吴懿之妹,叫吴穆,这名字真难听。不知道,父亲地盘那么多,军队那么多,文臣武将那么多,为啥还要娶一个寡妇。我继位后才知道,原来父亲这叫联姻,已经是第三次联姻了。

在我八岁那年,东吴那边抢了父亲的半个荆州,真不是好东西。

在我第一次本命年的时候,父亲又攻占了汉中,听说咱们祖上刘邦建立大汉之前,也是汉中王;于是58岁的父亲也称汉中王,以后要改口叫父王了。我也被父王封做了王世子。

结果没多久,二叔手下的两个小人背叛二叔,据说有个人还是父王的小舅子,是我名义上的二舅呢,都投降孙权,然后名义上的兄长刘封也拒绝出兵援救,导致二叔和二叔的儿子关平惨死。

在我十四岁这年,北方的许都发生了几件大事,

1曹操终于病逝了,不过他的儿子曹丕继任魏王

2魏王没多久就逼大汉天子让位,哎,傀儡真可怜

3听说大汉天子被逼让位后,偷偷的被杀掉了,居然连命都保不住

4因为大汉天子不在了,所以父王的部下们都拥立父王进位称帝,延续大汉皇位

5父王登基称帝后,父皇封我做太子,以后我可以改口做孤了

6父皇让我娶三叔的大女儿,做太子妃,听说三叔五大三粗人又黑又壮,女儿能好看到哪里去,我第1次明白了什么叫“联姻”。

父皇也不是只有我一个儿子,我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刘永,字公寿;一个叫刘理,字奉孝,据说这是曹操已故谋士郭嘉的字,郭嘉病逝的这年,刚好也是我出生的这年,不过为什么我的字不叫奉孝。

父皇把我封做皇太子,就是把我当储君培养的,为了让我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父皇让我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相父亲自抄写这些书让我学习,又让我拜昭文将军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伊机伯这人很有本事,咱们大汉的律法都是他和相父、法孝直、刘子初、李正方这五个人一起编写的。

不仅如此,父皇还让我学武,像父皇一样能文能武;咱们大汉的帝都成都,成都县北十五里,有个山叫射山,就是因为我在这里学射箭而得名的。

父皇称帝后,打算御驾亲征打东吴,为二叔报仇,据说云叔亲自劝说都没用。

不到两年的时间,父皇就兵败如山倒,退守白帝城,还特地把我和相父叫到床边。

父皇先对相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相父赶紧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然后父皇指着相父,对我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从此他就是我的相父了。

三、刘禅继位皇帝后(诸葛亮死前)

这年五月,我继位皇帝,改元“建兴”,在相父的提议下,给父皇的谥号为大汉昭烈帝,庙号大汉烈祖。朕的太子妃,也就是三叔的大女儿,也升级做了皇后,还把父皇娶的那个寡妇皇后,也进位成皇太后,又不是朕的生母。

我才16岁,成年都不到,我也不想学那么多治国的书,太心烦了,既然父皇临终前,让我把丞相叫做相父,那就让相父开府,麻烦事都交给他好了。

相父派邓芝往东吴巩固汉吴同盟,东吴杀了二叔,杀了三叔的小人也被东吴收留了,想不通为啥相父还要和东吴结盟,不管这么多,反正父皇都信得过相父,朕也放心,不想这么多了。

相父另一方面安抚百姓,制定礼仪、官职、法律等,将大汉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殷民富。

朕17岁、继位的第二年,三叔的女儿,张皇后,帮朕生了嫡长子,刘璿字文衡,

想当初父皇还是17岁的时候,还是一介草民和祖母两人一起卖草鞋呢,多亏父皇的努力,让朕17岁的时候,以一国之君的身份,有了第一个儿子。

朕18岁、继位的第三年,听说南中那边的蛮族首领孟获又造反了,治国真辛苦,那么多心烦事,还好有相父,朕可以安心在皇宫中愉快的玩耍了。

十二月,相父率领大军回国,表示已经平定南中的叛乱,

朕19岁、继位的第四年,据说伪魏的伪帝曹丕病死了,曹叡继位。

没多久,相父写了《出师表》,表示要北伐曹魏,完成父皇的遗愿,据说相父这时候才46岁,就已经很显老了,不知道他为啥这么拼。

朕21岁继位的第六年,北伐前线传来捷报“伪魏的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的都弃暗投明归顺我大汉”,真不愧是父皇器重的相父,看来不用多久,朕就可以去前汉的帝都长安、洛阳巡视了。

结果没多久,相父回到朝中,说了北伐失败的坏消息,还自降三级,并说了马幼常丢街亭的事情,还斩杀了马幼常。

记得父皇以前就对马幼常做了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另外相父还带回来一个年轻人,叫姜伯约,是伪魏的降将,但是相父对此人特别上心。

后来基本上,只要一有机会,相父就会出兵北伐,李正方此人,不懂什么回事,总是和相父做对,还经常在朕的面前,说相父的坏话。后来朕给了相父一个面子,把李正方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

朕27岁、继位的第十二年,也是相父辅政的第十二年,相父在北伐途中病逝了,汉中太守魏文长和参军杨威公互相说对方造反,还领兵互相攻打,魏文长兵败逃走,却被杨威公斩杀,统率各路兵马撤回成都。

朕只好大赦天下,任命皇太后的兄长:左将军吴子远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

又根据相父留下的遗言,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公琰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

四、刘禅继位皇帝后(诸葛亮死后)

车骑将军刘威硕虽官居高位,但并不参与国政事务,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跟随相父的背后提些批评建议而已。即便如此,他的排场也十分高调,车马服饰饮食,可以称得上是奢侈豪华,府下侍婢有几十个,都能歌舞奏乐。

这年年底,刘威硕的妻子进宫给皇太后请安,在宫中住了一段时间,刘威硕却以为他的妻子和朕有染,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相父辅政十二年,朕就在宫中玩耍十二年,还真有人以为朕和许都天子刘协一样也是傀儡了,朕杀鸡给猴看,下令杀了刘威硕,并在闹市执行死刑,给大家好好看看,朕有没有实权。

三年后,朕的第一个皇后,三叔的大女儿病逝了,临终前,让她的妹妹也进宫,继续做我的皇后,看来三叔以后不能叫三叔,要叫岳父了,两个女儿都是朕的皇后。

朕31岁、继位的第16年,改年号“延熙”,同时册封14岁的嫡长子刘璿(字文衡)为大汉的皇太子。同时,朕的第五子也出生了,给他取名刘谌。

第二年,朕封尚书令蒋公琰为大司马,开府治事;朕又可以做甩手掌柜,愉快的玩耍了。

据说我大汉高皇帝刘邦在平定天下之后,在庆功的宴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国家,抚慰百姓,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朕38岁、继位的第24年,朕名义上的嫡母,吴懿之妹,父皇的老寡妇,终于病死了,朕终于不用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叫母后了。

一年后,侍中董允去世,朕封陈奉宗继任侍中。不知道为什么,陈侍中特别喜欢一个叫黄皓的太监,每次朕安排的政事,他们都经常配合。朕有时候找不到陈侍中的时候,嫌麻烦,就直接让黄皓去办事了,但是董允让朕不要太依赖这些宦官,还经常用前汉的十常侍说教,真烦。

四年后,传来消息,伪魏的司马懿,乘着曹爽带着魏主出宫的时候,发动政变,把持朝政,就像他祖上曹操一样;真是报应。

没多久,夏侯霸弃暗投明,归顺我大汉,据说他的父亲在定军山之战被老黄忠斩杀;不能辜负他的投降,据说岳父,也就是三叔之妻,三婶就是他父亲夏侯渊的侄女。

朕灵机一动,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又指着朕的皇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然后拜夏侯霸为大汉车骑将军。

四年后,大将军费文伟在某次宴会上,被一个伪魏的降将所杀,据说这个降将本来是想杀朕的,还好费文伟帮朕躲过一劫。

五年后,镇军将军、侍中陈奉宗病逝了,在他的影响下,以及黄皓经常溜须拍马,深得朕心,朕让黄皓从黄门令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

然后朕的皇弟刘永,又像董允、相父一样,叨叨不停;黄皓建议朕,眼不见心不烦,于是乎朕交待众人,只要皇弟刘永求见,一律挡着。

四年后,相父第一次北伐带回来的那个年轻人姜伯约,也是一甲子的花甲老人了;

姜伯约启奏朕将黄皓处死,朕命黄皓向姜伯约谢罪,但姜伯约请求到沓中屯田,朕也批准了,自此之后,姜伯约再也没回过成都了。

一年后,也是朕在位的第40年,也是最后一年,前线传来消息,汉中居然失守了,邓艾大军兵临成都脚下。

朕的第五子,北地王劝朕抵抗;也有人说可以去南中,绕道去东吴;但是又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投降东吴,到时候又要投降一次曹魏,投降两次比一次更丢脸,投降小国不如投降大国。

最终在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下,朕开城,投降邓艾大军。

第二天,听说北地王杀了朕的儿媳、孙子孙女,就自杀了,还美名其曰“殉国”;一点不像他祖父,要知道父皇投靠过多少人了、幽州牧刘焉、公孙瓒、徐州牧陶谦、荆州牧刘表,还在曹操、袁绍手下寄人篱下,二叔也投降过曹操。

朕在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下,不觉得投降曹魏有什么丢脸,毕竟朕已经56岁了,儿孙满堂,保住性命才是大事。

五、刘禅投降沦为“安乐公”在洛阳的余生

没多久,朕,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到了洛阳,见到了司马昭,说封朕为魏国的安乐公,以后就是“我”了,不能再用“朕”了。

我的皇后,三叔的小女儿,张皇后,也被降封为“安乐公”夫人。

两年后,在一次宴会上,晋王司马昭问我:“安乐公,颇思蜀否?”

我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晋王司马昭好像很开心,想起以前父亲在许都和曹操青梅煮酒的时候,父亲也韬光养略过,如果我不这么说,能活多久?就算能活?还能平安的和全家一起安享晚年吗?

后来上厕所的时候,郤正跟我到厕所,看没人的时候,教我:"徜彼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我上厕所回来后,晋王司马昭又问我:"颇思蜀否?"

真不嫌烦,于是我按郤正教的,欲哭无泪,遂闭其目的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司马昭问我:"何乃似郤正语耶?"

我开目惊视说:"诚如尊命。"

司马昭笑得更开心了。

没多久,司马昭突然被笑死了,临死前指了指司马炎,应该说凶手是他,结果大臣以为接班人是他,然后司马炎继位晋王,没多久就篡位,自己做了皇帝。

两年后,也就是“司马晋的泰始三年”,我见到了司马炎的次子,司马衷。

这年司马衷才8岁,被封了皇太子,在宴会上,我亲眼所见,看他的言行举止。

不禁想到“自从投降后,又回答了乐不思蜀后,我的旧臣都私下说我是扶不起的阿斗,说我傻,我看这个司马衷的言行举止才像傻子呢!最起码我和我的子孙们可以安享晚年,富贵余生,不懂这个司马衷当了皇帝,能有什么下场”。

四年后,我在洛阳病逝。(完)

总评

1、说起“刘禅”,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乐不思蜀”或者是“扶不起的阿斗”,我结合三国志等史料,以“第一人称”,让读者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假想自己是阿斗。

2、本文有几个原则:摒弃“上帝模式”,刘禅没出生之前的事情,完全不知道,只能听身边人的口述,既然是口述,就带有身边人的观点、意识形态,以及身边人的了解程度;不然的话,刘禅出生之前的事情,完全不了解。

3、摒弃“全局模式”刘禅没有参加的事件,没有经过的事情,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了解,除非身边人告知

4、本文的先后顺序以刘禅的时间线为顺序。

5、其实刘禅在位40年,是三国时间最长的皇帝(不算孙权),每一年最少可以写很多事件,这样下来,几万字都不够写,起码可以写一本书了

6、所以本文仅仅挑选一些特殊意义的事件来写,同时补充了刘禅的感情生活,他的后宫,以及他对“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的看法。

7、最后对比刘禅和晋惠帝:

刘禅

出生于207年,223年继位,263年投降,在位40年。

投降了,在敌国(哪怕政变、改朝换代),依然可以再活八年,享年65岁。

而且是投降和,和妻子、儿女、子孙一起福贵、平安的生活。

对刘汉的列祖列宗来说,刘禅是断送了祖宗基业,可是断送祖宗基业这么大的罪过也不该让刘禅一个人来承担吧?

至少刘禅保护了他这一支的血脉能够得以传承下去,这对于刘汉的列祖列宗是个安慰。

再看晋惠帝

生于259年,比刘禅小52岁。

31岁继位,比起刘禅的16岁继位,好太多了,年龄都几乎翻一倍了。

结果在位的两年不到,就爆发了“八王之乱”的全国内战。

307年,被自己的皇叔司马越给毒杀,享年才48岁。

晋惠帝生于259年,安乐公死于271年。

271-259=12年,也就是说司马衷在出生到12岁的时候,同在洛阳的刘禅都有机会见到他。到底谁才是扶不起的,答案很明显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禅#皇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