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很少有将领谋反篡位?是不想,还是不敢?

2020-12-30新闻32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的名将,比如白起、李牧等等,他们手握兵权,战功赫赫,但最后都受到君王的猜忌,结局悲惨。后世朝代有不少将领拥兵自重后,谋反篡位,有的还获取成功建立自己的统治,比如隋之杨坚、唐之李渊、宋之赵匡胤。

为什么春秋战国几百年,虽有弑君,却无直接篡位当国君的君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想,还是不敢?其实,这主要是受当时时代的思想限制,大将直接杀害国君成为国王,既是不想,也是不敢,而且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一起来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早期和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奴隶社会,周武王伐纣取而代之后,建立了分封制的统治形式,分封的对象是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贵族,周的天下成为贵族统治的天下。

为了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周公时期建立了大到君臣关系、祭祀、征战,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周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分明,权力划分明确。周礼,也就是贵族统治的社会秩序,经过几百年的周礼约束,礼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贵族思想的统治地位非常牢固,不管是贵族自己,还是贵族以外的平民,都是如此认为。这种思想控制下,将军带领的军队是大王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如果谋反自立的话,会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平民也不会支持。

贵族思想统治下,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最后仍然是从王室中选拔新的国君,没有直接自己僭越称王的大臣和将领,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贵族思想占统治地位。周朝的分封制,是层层分封。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分封诸侯;诸侯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封爵仍然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分封为士。

这种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整个贵族系统形成了对社会的有效统治。

这种继承制和等级制,可以使贵族牢牢把握周朝的政治,普通的平民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统治的核心,战国时期有才能的士和平民虽然可以充当朝廷大臣或将军,但他们只是个打工仔,永远做不了主,公司(国家)是这些贵族的,他们就算不直接管理,也是公司的大小股东。贵族庞大的势力,将军们难以撼动,大军也不一定会为你卖命。

历史的车轮旋转到春秋时期,周天子东迁后,权威一落千丈,没有了周天子的约束,各诸侯国之间的攻伐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各国打破原来的人才任用标准,争相选贤任能,改革旧有制度,制定新的策略。

这种情况下,有能力的士和平民,有了参与周朝政治游戏规则的机会,原本只有贵族才有参与国家政治的现象,逐渐松动。时间进入到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更加迅猛,赵襄子为了在角逐中获得优势,解放大批奴隶;秦国的商鞅变法更是彻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制定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

奴隶制和井田制的废除,维护分封制的经济政治结构遭到破坏,过去贵族坐享其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底层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军功授爵更是打破了贵族对爵位的垄断地位;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改变了过去贵族靠分封管理国家的模式,平民得以参加国家的管理。新制度的建立,旧制度的废除,让贵族的统治地位动摇。

秦国统一六国后,彻底的打破了周朝以来靠分封维系的东方六国旧有贵族统治体系,郡县制的实行使人们认识到,只要有才能,都有机会担任管理国家的官吏,参与社会的管理,原有的贵族统治思想被打破。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彻底打破只有贵族才能统治国家的思维方式,从此之后,每逢王朝落寞、政治黑暗,亦或有拥兵自重、野心勃勃的将领,就有王朝更替、“皇帝轮流作,今年到我家”的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几百年的周礼早已经深入人心,贵族统治思想根深蒂固,将领即使拥兵自重对国君不满,也不能直接取代国君改朝换代,这样不但自己诸侯国的民众不会答应,其他的诸侯国也会干预,燕国子之之乱就是典型的教训。

这和东汉末年人心思汉是一个道理,当天下主流思想还是向着汉朝时,曹操即使大权独握,也不敢篡汉自立。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深远,如果思想上无法转变,一切对传统的改变都会招致反对,春秋战国的贵族统治思想,限制了大臣将领的篡位自立想法,他们既不想,也不敢。

#先秦时代#将领#战国时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