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处安徽、独属于我国的四大宝贝,给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0-12-30新闻33

毛笔、墨、砚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过去人们把笔、墨、纸、砚叫做“文房四宝”。

毛笔的由来

我国毛笔的起源,很难考定。据考古材料,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彩陶上的花纹,有的能看出用笔的笔锋,可能就是用毛笔描绘的。商朝甲骨文中的“聿”字则像一只手握笔的样子。而它就是笔字。

战国时代发现的真实毛笔是目前最早的。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里就出土了楚国毛笔。此毛笔,杆极细,径0.4厘米,杆长18.5厘米,毛长2.5厘米,全长21厘米。

各朝毛笔的发展历程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基里;一次就出土了三支竹杆毛笔,笔杆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毛腔里毛长约一点五厘来。三支笔都基在中部两侧镂孔的竹管里,其中一支竹管的德孔两端有骨箍加固。

竹杆毛笔

古文献中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代蒙恬所创制。这种说法史界有争议。蒙恬可能对毛笔作了改进。后唐的马缟在《中华古今注》里说,“蒙恬始作秦笔”。云梦秦笔选毫的情况尚未作出鉴定,但是在甘肃武威磨咀子一座东汉中期的墓中出土的毛笔,外软里硬,其做法与上面马缟的说法大此一致。因此,这支笔可以被看作是经过蒙恬改进以后的汉代毛笔的典型实例,这支笔的笔杆上刻有隶书“白马作”三字,与此同时,就在此地的另一座东汉墓所出毛笔杆上的文字则是“史虎作”;这应该和应劭《汉官仪》所说的“赤管大笔”的文字“北工作”的格式是一致的。笔杆长二十一点九厘米(尾尖稍缺),笔尖长一点六厘米,正合汉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余),也恰好和王充《论衡》中所叙述的有智慧才能的人,是要有一尺之笔的记载是一致的。此笔尾部削尖,放在墓主人头部的左侧,可能是原来簪在死者头上的。这和汉代“簪白笔”(白笔是未蘸过墨的新笔)的制度相符合。汉代官员为向皇帝陈述事情方便,便经常簪戴毛笔,将笔杆的末端插在头发里,以备随时取用。因此将这种做法叫“簪白笔”。山东沂南东汉时期一座石墓的前室壁上,就有这样一副祭祀图,图上持笏的祭祀者,有些人的官帽上都簪着一支毛笔,这是所见汉代簪白笔的形象资料。

汉代“白马作”毛笔

晋以后,簪白笔的制度不再流行,所以笔杆变短。这时还未流行垂足高坐的桌椅,导致写字的人就跪坐在席子上,因为面前是矮的几案,所以要手腕要悬着写字,对笔头的要求则是“锋齐腰强”,也就是柳公权所说的“圆如锥,捺如凿”。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里说,欧阳通用的毛笔就是以“狸毛为心,覆以秋兔毫”,正好体现以上所说的。

唐代毛笔和笔帽

然而这个时期还是以我国安徽宣城的毛笔--“宣笔”最为有名。这种毛笔是由制笔世家诸葛氏所制的;宣笔中,有用老鼠的胡须做笔头,还有的是由于笔头形状像鸡爪子后面距;这些都是从笔头上毛的坚挺这方面考虑的。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唐笔,毛颖短促,笔头几乎成三角形。所以研究者认为这就是鸡距笔之类,因为它和白居易所描写鸡足笔的情况很符合。

宣笔

北宋中期以后,高桌椅渐趋普及,写字的姿势发生了变化,因而对笔锋硬度的要求也就与前有所不同。到了元代,浙江湖州(今吴兴)的制笔工人,采用得是嘉兴路山羊毛制作的羊亳或兼亳笔(即用羊毫与兔亳或鸡、狼亳配制的笔头) ,普遍流行。湖笔具备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称之为“四德”,也就是要求笔头浑圆饱满,提起笔来自然收拢成锋,而且弹性适度。总的说来,要求比宣笔柔韧一些;这也正是“湖笔”所要达到的标准。因为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湖州成为明、清时的制笔的中心。

湖笔

我国古代有些毛笔用象牙、玉石、琉璃、紫檀、等名贵材料材料作笔杆,以表明它们的华丽贵重,与书写本身反而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墨的发现:早期的墨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我国有墨的年代也已经很久远了。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商朝有人在陶片和兽骨上用墨书写的文字。但它用的是天然的矿物色还是用烟炱作原料制的墨,这都还不清楚。1954年湖南长沙杨家湾战国墓出土了一批用墨写文字的竹简,还有一个竹筐,里面是黑色的泥块。根据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书写竹简用的墨。但从战国帛画、帛书上的感色分析,当时制墨的水平可能已超过这种墨。现在知道最早的烟墨,是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基发现的。东汉时期墨的形状已经从小圆块变成了墨锭,可以直接拿着研。所以自东汉以后研石就渐渐绝迹了。东汉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官府并设有专管纸墨笔等物的人员。根据史记记载,该时期的官员每个月都可得到“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那时的隃麋地区(今陕西千阳)有大片的松树林,于是流行烧烟制墨,墨的质量很不错。所以在后世制墨者中,有不少人用“古隃麋”来作为墨名,用来表示其墨历史悠久,墨质精致优良。

徽墨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墨质量的一步一步的提高。三国时的韦诞更是制出了一种乌黑发亮的佳墨。北魏时,贾思勰留下了一篇关于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其中指出制墨要用“好醇烟”,并须以细绢过筛,再配合好胶,解胶的“梣皮水”、蛋白及防腐剂麝香等,共“下铁白中”,“持(捣)三万杵,杵多益善。”制墨之所以强调用纯烟和精筛熟捣,这是因为墨的黑度与炭黑的纯度及颗粒的大小有关,炭墨纯度越高,灰分就越少,颗粒越细,分散度就越高,则墨色就越黑亮。唐代著名制墨工匠奚超、奚廷玮父子,改进了制墨技术,制出了的墨有丰富细腻的肌理,光泽就像油漆一样的好墨,因此得到南唐最后一个君主李煜的赏识,赏赐奚廷为造墨的官“墨务官”,赐全家可以用国姓李。从此“李墨”形成一种“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情况。宋朝时期,将“李墨”的产地安徽歙州改名为徽州,著名的“徽墨”就出在这里。

墨的发展和转型

我国最早的制墨方法是用松烟制墨,宋代发明用动植物油烟、漆烟制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墨的质量。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提到用石油烟制出来的墨颜色光亮黑的似油漆一样,是松墨不可比的。于是从明朝开始,油烟墨为书法家所推重,虽然《天工开物》说这时油烟墨只占十分之一,松烟墨占十分之九但书法家大都喜用油烟墨。很多制墨者为了保证墨的质量,在制造高级墨时就往里边放入一些珍贵的药材和香料,这样不但可以延长墨的贮存时间,还可以防止发腐、防止霉变、防止虫蛀,而且渗透性强、光泽度高,使墨迹经久不变。

清代制墨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历代水平。光绪年间谢松岱、谢松梁兄弟创制了“云头艳”墨汁。清代制墨的方向是向“精鉴墨”、“家藏墨”两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墨开始跨行进入工艺美术品的领域。“精鉴墨”是专供鉴赏的墨,大都是成套的,有仿造历代各家名墨,有诗画墨、博古墨、风景墨等多种。这类墨质量精良,图案细致,铭款考究,造型优美,装潢华丽,集中了多方面艺术成果,成为具有民族风格的一种艺术品。“家藏墨” 是文人学者专门定制的,多用作收藏或作馈赠朋友的纪念品。

好的墨做好的画,无论笔毛软硬,都可均匀保持运笔的灵活性,不粘、不涩、不滞。所以自唐以来,书画家造墨和藏墨的风气一直很盛行。

砚台的出现

根据湖南、湖北、河南战国墓出土的毛笔、墨及墨书帛画、竹简,就知道砚台已出现。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方石砚,是目前知道最早的一个,砚及研墨石都是就着鹅卵石的原形稍微加工而制成。砚及研石面均有使用痕迹和痕迹。

砚台在各朝代的发展

汉代的砚台解放后各地不断发现,数量较多,说明当时砚的使用很普遍。石砚大多都采用圆而扁的或长方形的石料磨制而成,大多都附带的有研石。东汉有一类兽形鑾金的铜盒砚。安徽肥东与江苏徐州东汉墓中各出土了一件这样的铜砚。兽身为砚盖。两个砚石除了砚面是石片镶成外,兽身则是通体鎏金,镶嵌着各种的宝石、红珊瑚等,制作非常精美巧妙,五彩缤纷,极为美观,是汉砚中的珍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是瓷砚,大都是用青瓷制,多为圆形,有蹄形足,砚面无釉,以利研磨。后来这种青瓷砚发展为多足,制作也是精致。同时出现的还有石雕砚,河南洛阳晋墓就出土了一块石砚,圆形砚池四隅雕有龙头、卧虎、玄武及圆形水池,砚底刻饰佛莲一朵。1970年山西大同市郊北魏建筑遗址出土一件石雕方砚,造型优美,全身雕有各种图案。砚心两側有浮雕耳杯形的水池,还有方形笔舔,两端的鸟兽像是在喝水,砚面对角还有莲花座笔插和联珠纹圆形笔舔,四周雕有骑兽、角抵、舞蹈、沐猴四组图案。四侧和砚底雕刻的有力士、云龙、朱雀、莲花等图案。这是一件无比珍贵的石雕精品。

隋、唐时代砚材的种类及形制都较前代为多。有陶砚、石砚,但是瓷砚更加盛行。澄泥砚是出自山西绛州(今新绛),据说是用一种质地轻薄的丝织品缝制而成的袋子,用它装上汾河泥漂洗淘出来的细泥,烧制而成。到唐代的时候制作石砚已经对石材有所讲究了。端溪(广东高要)、歙溪(安徽婺源)石材已被用来制砚。端溪石制成的端砚最佳,为书法家所珍视。宋代普遍使用石砚,大多都是就地取材,样式、形式多种多样。宋代陶砚澄泥砚工艺日趋复杂,制作很普遍。北宋米芾著《砚史》,为我国研究制砚之最早的专书。

明、清时期,砚台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砚台的造型丰富多样,制作一天天逐渐达到完美的样子。明朝以端砚、歙石砚最为人所器重外,瓷、木、漆、铁、铜砚也有制作。在砚上镌诗、题铭的风气开始盛行某些砚逐渐脱离了实用,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品。清代制砚工艺更臻精致,砚材的种类,雕刻技术,花纹形式,砚盒装潢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

毛笔、墨、砚在发展、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中有过重要贡献,直到今天仍是书法绘画使用的工具,并作为独特的工艺品受到国内外的欢迎。今后它们还要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继续发挥应有作用。

宣纸的由来

宣纸宣笔都生产于泾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宣纸是因为质地细薄、绵韧、洁白、紧密而闻名于世。它的最大特色是寿命长、不变色。自古就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称。历史书籍对于宣纸的记载,最早的时候是在唐朝。

公元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开始生产纸张进贡,这些纸中就宣城郡一地的纸张极其精美。在南唐时期,李煜亲自监督制造的澄心堂纸。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而那时的宋代大画家李伯时,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名垂青史。

#书法字画#五代十国#毛笔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