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九龄风度融汇千年文脉 韶城处处镌刻九龄印记

2020-12-30新闻18

风度九龄诗歌周开幕式现场

位于韶关城区曲江园内的张九龄雕像

风度书房内,小读者沉浸在阅读之中

文/张文 沈明礼 蔡仁银

图/韶关市委宣传部

张九龄,韶关曲江人,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代名相,也是岭南地区担任宰相的第一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称其“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当年唐玄宗在罢免张九龄宰相职位后,每有大臣推荐人才,他总会问:“风度得如九龄否?”这便是“九龄风度”的来历。

如今的韶关,处处留有“九龄风度”的印记,仁化周田、始兴隘子有风度村,城区最繁华、最具人气的商业步行街是风度步行街,南郊回龙山上风度阁主体工程已经完工,71间风度书房在韶关城镇乡村星罗棋布,多所中小学校以“九龄”或“风度”命名……

为发扬九龄文风、传承九龄风度、振兴九龄文化,韶关市于12月25日在张九龄故里——韶关曲江开启“2020广东风度九龄诗歌周”活动,30多位诗歌名家与韶关本地文艺作者欢聚一堂,共享诗歌盛宴。诗歌朗诵、书画展示、文学讲座、古诗词音乐会等活动轮番上演。

回望历史

政声文名无愧“南天第一人”

韶关扼守北上与南下交通之要塞,融合中原与岭南元素之交汇,集聚历史与现代文化之精华,孕育出开放、包容、多元的“韶文化”。拥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韶关人才辈出,仅唐代至清代中进士者就有近200人,其中声名最为卓著者,非唐代名相张九龄莫属。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一说仪凤三年即678年)出生于韶州曲江,曾做过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中书令。张九龄忠诚执着、耿直刚正,为盛唐文人所崇奉;他的政治才识、道德文章,同样为后人所敬仰。作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张九龄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政治、文化、精神遗产。

张九龄从岭南出发,三度入朝。他直言敢谏,面对皇权而不胆怯,面对阴谋而不后退,面对奸佞而不同流。苏轼赞誉张九龄“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者,惟张九龄一人”。张九龄提出“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的用人主张,认为用人应以德才为先,从政20多年间,他培养和提拔了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一大批青年才俊。

张九龄以民为本、心系百姓,常念百姓生活之疾苦。开元初年,张九龄奏请唐玄宗并主持开凿大庾岭(梅岭)。此后千余年,南北货物经此流通,梅关古道成为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重要通道,成为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关键节点,成为联接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桥梁纽带,极大地促进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张九龄是一位锐意革新的政治家,还是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坛领袖”和承前启后的“岭南诗祖”。他力弃齐梁浮艳之风,倡魏晋之风骨,文章质朴遒劲、简洁凝练,不求奢华而又超越时气。他的诗清新俊雅、语淡情深,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启迪了岭南诗派,开创了盛唐诗风。

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张九龄,著有《曲江集》和《千秋金鉴录》,“感遇诗两首”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望月怀远》等诗词千古流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百世传颂的佳句。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评价张九龄文章“自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元帅’也”。

赓续文脉

风度书房成韶城文化“新地标”

12月25日开幕的“2020广东风度九龄诗歌周” 以“风度九龄耀曲江,韶州今朝展芳华”为主题,内容包括序章《曲江欢迎您》、第二章《风度耀曲江》、第三章《九龄展芳华》、第四章《仁必及人》、第五章《乐德而至,如宾之娱》、第六章《风度九龄耀曲江·韶州今朝展芳华》等,整个“诗歌周”持续6天,内容精彩纷呈。

据了解,2017年以来,韶关市已在始兴、浈江等地举办“风度九龄诗歌周”“风度九龄文化周”活动,并提出力争将其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常设性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打响韶文化品牌。

近年来,韶关市在打造“九龄风度”品牌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通过一系列纪念、研究活动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传承九龄文化、打响九龄品牌、宣传九龄风度、弘扬九龄精神。

在张九龄相关历史遗产保护利用方面,韶关市近年来分两期对张九龄家族墓地进行全面保护修缮,2013年又在墓地保护范围外新建“九龄园”牌坊及张九龄诗词碑廊、张九龄陈列馆等。南雄市在梅岭古道旁重建张九龄夫人庙,始兴县张九龄后裔对张文献公祠进行修缮复建,韶关市去年拨款3000万元对仁化周田张屋村进行修缮。

为擦亮张九龄文化品牌,韶关各地以“九龄”“风度”等张九龄文化遗产对道路、学校、建筑等进行冠名。张九龄诞辰纪念、“讲好九龄故事”主题教育等活动的持续举办,推动韶关的文旅融合发展。韶关市近年来还凝聚一大批张九龄研究者,成立多个学术机构、社会团体,推出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无可辩驳地成为张九龄学术研究的中心。

近年来遍布韶关城乡的网红打卡地点——“风度书房”,灵感同样来源于“九龄风度”。2017年韶关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及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为目标,启动风度书房建设,先后投入5280多万元,建设无人值守、有人管理及读者自助服务的全开放、高品位的自助实体图书馆。

风度书房被市民称为“有温度”的图书馆,截至2020年12月底,共建成71间风度书房,其中市区33间、县城17间、乡镇20间、村1间;累计接待读者395万人次,是风度书房建成前韶关市图书馆年均接待人次的9倍,借阅图书128万册次,是书房建成前4.8倍。风度书房助推了韶关的城市文明程度,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气质,也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辐射力,成为善美韶城的文化“新地标”和“新名片”。

更展芳华

让九龄文化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张九龄极大丰富了韶关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九龄精神,倡导其“以民为本,德望为先,才杰廉明,尚直宽和”的风度气节,弘扬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为官品格,传承其春风大雅、有美必宣的道德文章,也成为韶关市委、市政府和韶关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韶关市决定规划建设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风度阁),以更好地传承弘扬和活化利用包括九龄文化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彰显韶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提升韶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

据了解,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浈江、武江、曲江三区交界处,博物馆建筑面积为4334平方米,是韶关这座粤北古城文化建设新亮点。今年10月14日博物馆主楼已封顶,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装修阶段。

韶关市还提出,继续深入挖掘丰富九龄文化资源,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打造九龄文化品牌,让九龄文化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为韶关市奋力争当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