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革命的接力——一棵烟台苹果的自述

2020-12-30新闻19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12月3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诗星 慕溯)我是一棵来自渤海之滨、胶东屋脊的烟台苹果树。150年前,祖辈们飘洋过海安家山东烟台,开埠之初的中国,自此开始苹果栽培。150年后,我和父辈们已12年蝉联中国农业第一品牌,是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因苹果而兴,也曾因苹果而惑。在漫长的烟台苹果品牌塑造和产业寻向中,一次次自我革新的革命接力,由此徐徐展开。

30多年前那场关乎父辈的“革命”,刻骨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烟台这座果蔬丰饶的滨海城市梦想的种子不断萌发。当时,一斤“小国光”能卖三四毛钱,不少农民毅然“转身”成了果农、成了“万元户”。1983年,主产区栖霞推行联产承包,再次激起苹果种植“一池春水”:那一年,栖霞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1.4万亩,总产量9.92万吨,跃居全国县级市之首。被称作“摇钱树”的苹果树,开始在家乡各县漫山遍野。国光、金帅、印度青……一个个父辈们响亮的名字,烙印进几代国人心中。

然而,开放的进程,远远超出“靠天吃饭”的父辈们的想象,“洋亲戚”红富士的出现,让红火一时的父辈们很快变得灰头土脸:1979年,烟台苹果出口超过一万吨,五年后萎缩到数百吨,国际市场日本红富士独揽天下。相比红富士,父辈们普遍口感发面,且颜色青、果个小,颜值也远低于红富士。

市场生存的困窘,让家族被迫迎来第一场“革命”——品种革命。1983年,家乡栖霞蛇窝泊镇开全国先河,引进红富士落户,5年后首批烟台结出的红富士开始收获,价格是国光等父辈的五倍。

“红富士引进第一年就种上了,亲朋看到价格高、产量大,都来地里剪枝。”栖霞明珠苹果专业合作社张有鹏回忆:红富士果枝太抢手,不是亲朋不给,于是夜里常被偷。

一叶知秋。尝到甜头的果农,纷纷更栽红富士。1992年,烟台全域苹果产区完成砍枝换“头”,父辈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饭碗”被市场的杠杆无情砸碎,日本亲戚红富士全面接管、取而代之,并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

“30多年前本土苹果品种升级‘革命’换栽红富士,成就了烟台苹果后30年的辉煌:烟台苹果成为全国果业发展的风向标,引领全国苹果产业‘步调’。”在刚落幕的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上,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姜中武高度评价了这场父辈们的“让贤”。父辈们自我牺牲式的这场“革命”,涤荡了胶东半岛绵沃的千里土地,更开启了烟台苹果搭乘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快车,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新梦想。

此后的30年间,口碑、品牌、荣誉,我荣耀等身。

——2002年,主产区栖霞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之都”称号;

——7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果业第一品牌;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烟台苹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开辟特色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支点,我的身价也一路飙升。在2019第五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超145亿。

然而,人有岁,树有龄。对我们来说,“30年”是个坎儿——果树老龄、品种老化,连照顾我们的果农也老了。虽然我们家族依然占据着的国内苹果市场的“老大哥”位置,但“人老、树老、品种老”“用工高、消耗高、成本高”“国际、国内、其他水果市场挤压”等“三老”“三高”“三压”一个个问题,成为家族绕不过的坎。

如何保持“中国果业第一品牌”优势?如果说30多年前父辈的革命,是市场杠杆下被动式的革命,肩负新使命的我这一代,则是主动接过革命的接力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向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自我革命”。

去年10月全省果业发展现场会在家乡召开后,我的“父母官”烟台市委主要同志带队赴陕西考察,形成的调研报告很快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按照省委“我省苹果要改良、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山东品牌”的明确要求,我们被前所未有的重视,家乡把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升烟台果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从科技创新、发挥平台、产业基础、品牌提升等方面,为我们的“二次革命”保驾护航。

2020年,被我们称作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元年”,在希望的田野上,家乡八大主产区“大会战”热火朝天,革命的第一板斧率先挥向老果园改造。

为破解换品种后三到五年无收入带来的果农畏难等情绪,家乡创造性地将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引入老果园改造,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村庄资源,果农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再引入规模企业合作,让我们摇身一变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栽培。“合作社采用农业机械,集中化肥采购,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果农单打独斗的散户模式。”栖霞市东院头村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林贤算起了“小九九”:一斤苹果成本2-2.5元,合作社集中经营,一斤苹果成本平均能降1元,而且一等果率提高,价格也跟着涨。

改造老龄果园的同时,我看到一个个集成创新现代集约轻简化栽培模式的示范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彰显着这场生产组织方式“革命”带来的无比活力:莱州琅琊岭合作社在苹果基础上又发展了鸭蛋、黑猪,成为集种植、养殖、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并凭借免套袋栽培技术,在“中国好苹果”大赛中脱颖而出;招远种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高校院所合作培育,打造出苹果多品种系列展示和栽培示范园,为家族培育了60多个新品种“弟弟妹妹”;招远市陈家村依靠“苹果+大数据”现代果业管理新模式,打造出“智慧果园”,种植出“数字苹果”;龙口绿杰公司探索产业深加工,凭借苹果醋“酵”响国际市场……

在这场有关产业高地的竞赛中,我也深谙现代农业技术的引领性。就在我摩拳擦掌之时,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唯一的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7月在家乡成立,为我们的“革命”筑起科技后盾。这其中,苹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研发,都是研究院的课题,这里也被定义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苹果·果业自主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国内外苹果·果业科技交流基地。

这样的势头,让我们的“大管家”——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洪军充满信心:“高质量发展,就是推动烟台苹果产业从总量的扩张向质量的提升、效益的增加转变,坚持市场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烟台苹果打造成世界一流苹果生产基地,中国苹果产业的科技创新引领者。”

从“烟富3号”等脱毒品种培育,到富硒等功能性苹果出苗;从能行车能走人的标准化果园打造,到高效生态的地灌技术运用;从品牌形象的全案包装,到深耕互联网并取得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的佳绩……回望这一年,我们的“二次革命”破立并行,“合作社”“果农分红”“新技术”“特色业态”等已然成为这次革命的新标签。

两代革命,从品种革命,到品质、思路革命,每一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我们家族来说都是一场“刨根问底”式的翻天巨变。而在抢占苹果“风味”新风向的当下,一场有关苹果营销的革命,也悄然到来。

仅用两年时间,创下苹果销售日均10万斤,牢牢占据拼多多Top1的栖霞小伙宋振乾和女友刘爽;日销超过4万单,将我们销往世界各地的蓬莱小伙于凯……一批被祖、父辈带入苹果销售圈子的烟台“果三代”们,以“后浪”的姿态,用流量连通果园与餐桌,重塑“烟台苹果”品牌。

就拿今年在烟台举办的首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来说,创新式联动了网红主播进行线上直播,同时各大线上销售平台,包含社群社区、MCN机构、线上配送平台等进行苹果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后浪”的努力下,我们家族线上销售36.48万吨,同比增长24%。

优秀的表现,赢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界泰斗束怀瑞老先生的肯定:“烟台苹果之所以成为业内翘楚,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市场的推动、改革的成效,三股力量缺一不可。”

一次次革命,让烟台苹果这块“金字招牌”长盛不衰。我欣然于这片热土的动力与活力,最近统计,今年家乡282.6万亩苹果园全面丰产,为关心我的人们,再次交上一份沉甸甸的“元年答卷”。相信,未来我们还将给这片火红的热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期待。

责任编辑:伟业

#苹果#烟台#父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