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程咬金生命中的三次关键选择,充满智慧,难怪他能得善终

2020-12-30新闻45

民间传说中,程咬金是一个福将,本事不是最大的,但却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他比大部分都人都幸运,能够得善终,这一点同样体现在真实历史中的程咬金身上。程咬金这个名字大部分时候是民间的叫法,实际上,程咬金只是他小时候的名字,他后来改名叫程知节了。

程知节生命中有过三次关键性的选择,正是这些选择让他成为初唐的功臣,画像更是进了凌烟阁,而他本人虽然在晚年犯错了,但却并不妨碍他善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智慧,这比单纯的努力要重要多了。那么程知节的三次选择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他的第一次关键性的选择发生在唐武德二年,即619年。程知节原本是瓦岗军中的一员,很为李密器重,是内军骠骑之一,但是618年洛阳一战后,瓦岗军土崩瓦解,程知节、秦琼等人都被王世充俘至洛阳,而李密也投靠了大唐李渊。

程知节等瓦岗将领在王世充那里最初也得到了王世充的看重,其中程知节成为将军,但是王世充倚重的还是江淮楚人,渐渐对瓦岗将领们不再那么看重,而且王世充本人也的确不是明主,程知节越来越觉得应该离开王世充,他对秦琼说:

“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程知节对秦琼表示了自己的去意,而秦琼等人也不愿意继续跟着王世充,于是619年,王世充和唐军在九曲交战时,程知节、秦琼等数十人阵前拜别王世充,跃马离开,投到了大唐这一边,王世充眼睁睁看着这些人的离开而毫无办法。

李渊将他们都安排在李世民身边,程知节成为左三统军,开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后因公封为宿国公。没过几年,天下尽归大唐,而李世民也成为天策上将,有了与李建成比肩的势力,自然就有了为那个位子搏一下的野心。

李世民有这样的心思,李建成自然看得出,他想尽办法将李世民身边的人都弄走,将他们遣回家的遣回家,收买的收买,外放的外放。作为李世民身边的得力干将,程知节自然也在李建成的算计之内。武德七年即624年,李建成在李渊那里“美言”了几句,然后李渊将让程知节去做康州刺史。程知节于是劝说李世民:

“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这是程知节的第二次选择,选择站在李世民这边,并劝他尽快行动,以防不测,后来的玄武门之变,程知节自然也是参与者之一。李世民登基之后,程知节成为右武卫大将军,得食实封700户。

贞观年间,程知节主要是在外地为官,643年,其画像进入凌烟阁,然后开始留在长安为官。后来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即唐高宗,656年,李治任命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阿史那贺鲁。李治还给程知节配了一个副手王文度,以及前军总管苏定方。

或许是数年没有上战场的缘故,也或许是年龄大了,总之程知节在这一仗中的表现很不怎么样,身为大总管,却被王文度摆布。王文度说穷寇莫追,程知节就不顾苏定方的建议硬是拖延了战机,更是导致士兵、马匹死亡不少。

而且王文度矫诏自己能够节制程知节,程知节就相信了王文度,对苏定方要求的抓捕王文度视而不见。等到仗打赢了之后,程知节再次听从王文度的建议,结果“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为的不过就是能够得到他们的财物。

聪明了一辈子的程知节在这一仗中可谓晚节不保,等到大军回师后,程知节就被免官,这一次的经历让程知节知道自己老了,已经不能胜任任何的官职了,所以他对于李治的处罚并没有任何的意义。

但没过多久,李治就重新起用程知节,让程知节去做岐州刺史,只是程知节已经想明白了,知道自己已经到了退休的时间了,他也不留恋,干脆上表乞骸骨,李治也没有强留,就这样,程知节做出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关键性的选择,即回家养老。

退休后的程知节依旧住在长安的家中,只是不再外出,就安安静静呆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665年,77岁的程知节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后陪葬昭陵。

可以说,正是因为程知节有这三次的关键性选择,才得以在初唐建功立业,并安享晚年,这些选择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很难,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的。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选择,争取占据主动而非被动,这正是程知节的大智慧。

对比秦琼在贞观年间一直在病中,尉迟敬德经过数次敲打才乞骸骨,以及侯君集心中不满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程知节实在是要高明很多。

#李世民#程知节#生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