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天。当天,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出现了一间特殊的考场,一名正在接受隔离治疗的无症状感染者在专门的负压病房里完成了研考首日的答卷。这也是全国首个新冠肺炎感染者参加的考试。
一个人的考场牵动人心
医院称最担心考生出现突发状况
“一开始是很为难和犹豫的。”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孙艾军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在医院内设置单人考场是史无前例的,经过和政府、教育等部门的反复研讨,医院最终决定把这个责任给承担下来。“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次考试,但关键的考试,并不多。”
大连的单人考场一度火上了热搜,有网友评论道:考生的梦想,由整座城市来守护!对此,孙艾军回应道,抗疫一年了,完全没想过热搜的问题。为了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医院做了很多准备。医护人员首先对考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评估。“最担心考生出现突发状况,他毕竟还是一个病人。”孙艾军担心考生在高压力的考试中产生不适,按照最严重的情况准备了急救设备。
医护人员在考场内巡视,监考老师则通过监控视频和对讲机与考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保证老师的健康安全,也能“无时差”地给予考生指导。试卷答完后的运送工作,与医院日常的污染区物流传送程序无异,“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很习惯这种规范的操作了。”
提起这场特殊的考试,一直靠前坐镇的孙艾军说,关键词是“紧张”。考生一开始很紧张,第一次参与这种形式的考试,医护人员和监考老师也很紧张,媒体、上级部门领导也都在随时关注,不停地给孙艾军打电话、发视频。“运卷、验卷、传送、答题……我一直在监控前。”
“一个人的考场”感动了很多人,但也有网友质疑:为一个考生动用这么多力量,值得吗?对此,孙艾军表示,只要我们能做到,就要尽可能地帮助考生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因为疫情错过了这次考试,也许不单单是考生的遗憾,也是我们所有人的。
一个都不能少,大连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解析“5个全国首次出现”
2021年研考是研招战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首次组织的大规模笔试,面临着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的双重挑战。大连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招生工作部部长王纪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今年大连市报考人数34848人,全市共设立考区7个,考点54个,考场1501个。市、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按战时状态、战时标准、战时举措,确保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确保实现“应考尽考”,工作部门在考前反复推研,为普通考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都提前设计好了一套工作流程。“力争绝不让任何一个考生掉队,绝不让你错过!”
除了“一个人的考场”,还有40名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等考生在隔离考场单独组织考试。因为疫情影响,增加了2个考点和119个考场,304名金普新区控制区域内考生在备用考点单独组织考试。
每个考场背后,都有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王纪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此次工作中,让他印象深刻的要数“5个全国首次出现”:
首次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负压病房考试;
首次出现密切接触者大规模转运考试;
首次出现控制区域内考生群体迁移考试;
首次出现考前2天大规模调整考务安排;
首次出现密切接触者监考员集中隔离并成立临时党支部。
王纪介绍,大连市招考委办公室和市卫健委六院调研几进几出,最终确立了设置单人隔离考场的方案。密切接触者转运考试,40辆专车点对点转运40名重点考生,备用考点一夜建好,无一出现耽搁。金普新区304名考生改为“封闭区域内考试”,连夜启用金州高级中学作为备用考点,并将考生于考前一天集体入住5家隔离酒店,单人单间,食宿免费。
考务安排方面,招考办全体工作人员考前1天凌晨,将1400余名考生的1119本国家公共课试卷和2073张高校自命题试卷重新进行抽取、清点、分拨、核对,无一差错。开考2天内,重新设置考点、考场,大规模加印国家公共课试卷,大规模抽取、分装高校自命题试卷。此次考试中,共有223名监考教师勇敢逆行,参与密切接触者考生监考,考后需集中隔离14天。经中共甘井子区委组织部批准,在集中隔离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疫情面前临时支部发挥作用“不临时”。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分析“考研热”:未来研究生会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今年主要大学研究生招生的报名人数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暴涨。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对学生就业帮扶力度的加大以及教育部采取的一系列扩招政策。虽然没有暴涨,但近5年来,研究生报考比例也一直是高增长,“考研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就业难”。从研究生报名结构上来看,“暴涨”集中在人文社科专业,陈志文建议,从就业的角度出发,考生可以优先选择理工科专业。
陈志文介绍,今年7月紧急召开了一次全国研究生工作会议,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召开的大会。会上针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重新定位。会议指出,要扩张博士规模,稳定硕士规模,且在硕士方面更强调培养应用人才,明确讲专业硕士的招录要达到2/3,博士教育在培养招生衔接上提出了从本科直接到博士的路径。换句话讲,学术研究不再以硕士为主,重点会是博士,硕士则以专业应用为导向进行培养。
对于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下基层工作这一现象,有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是由于竞争太激烈导致的,是“内卷”。关于这个问题,陈志文表示,名校硕士甚至是博士,在街道、中小学工作很正常。
陈志文:现在讲要建设现代治理体系,首先是从街道办基层起步的,核心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发达地区先走一步有何不可呢?并且优秀大学生补充到基础教育中,也是一件好事情。高教司司长吴岩说过一句话,“我们的身子已经走进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但思想脑子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这种现象非常多,大家对研究生有严重的误解。”我坚信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批有志青年,会不计个人得失选择他认为对国家最有利的岗位,我觉得不必担心。
监制丨白中华
总台央广记者丨杨昶
节目编辑丨曹博、王天天
新媒体编辑丨武司宇
(编辑 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