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黄河清,天下宁,古人对黄河的治理

2020-12-30新闻20

远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铸鼎,划分九州,最终治理了水患。考古学家认为,大禹治理的应该是黄河。早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就有了农业生产活动,大禹治水是为了疏导阻塞的河道,让黄河之水不再侵扰两岸耕种的农民。大禹成了历史上第一位治理黄河取得成果的英雄。由于大禹功绩突出,接替了舜的位置,成为君主。于是有了黄河清,天下宁的说法。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总结治水的规律,得出了疏导和筑坝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延续上千年。汉朝人发现,筑坝也不是解决黄河水患的最好方法。筑坝之后,黄河之中的泥沙越积越多,导致河坝越筑越高,最后黄河部分河段成为高出地面的“悬空河”。一旦遭遇水患,河水一旦冲破堤坝,周围就会变成一片泽国。

《汉书》中记载,黄河没有构筑堤坝的时候,遇到水灾,河水卷带的泥沙在水退之后会分布黄河两岸。黄河构筑堤坝以后,仅过了三四百年,黄河就变成了高于地面的“悬空河”。这样一来,还要想新的办法进行治理。办法没有想出来,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水灾。西汉时期,黄河发了两次大水。一次是汉武帝时期,黄河在濮阳决口,皇帝派遣十万民工,断断续续用了20年的时候,才堵上了缺口。另一次在王莽篡权的时候,黄河决口直接从山东流入大海。两次水患,让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东汉时期,有一个叫王景的治水官员,参考大禹治水的方法,在筑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支流,帮黄河分流的办法。他在朝廷的支持下,重新疏导河南到山东一带的黄河流域,让河水在山东可以顺利出海。王景规划的河道一直使用了近千年,到了北宋初年还在发挥功效。

北宋年间,东京汴梁靠近黄河。如果黄河发生水患,将会危及京城的安全,所有北宋的皇帝都特别重视治理黄河的工作。宋仁宗执政时期,黄河又在濮阳一带决堤,于是皇帝下令,修建两条河道,让黄河可以从北方和东方两处流入大海,减轻主河道的负担。

到了元明清时期,三个朝代的皇帝都在北京定都,为了解决粮食南北运输的问题,就开始琢磨如何利用黄河发展水运。北宋时期开发的黄河北方入海口在天津,北京距离天津很近,如果可以打通从北京到天津的水路运输,就能连接上黄河了。于是就有两条运河分别叫济州河和会通河,连通黄河水系,便于南方的粮食运送到北方。

治理黄河取得成就最高的朝代是明朝,有一个叫潘季驯的官员,他通过治河实践写出了一部理论著作叫《河防一览》。这部书对清代官员治理黄河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先秦时代#黄河#黄河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