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了篇关于宋金唐岛之战的文章,话说回来相比起宋金之间,其实宋辽的争端更为持久,这个辽正是标题中所说的契丹。可能不少人知道,中国在国外曾有个名字就叫契丹。
为何会被这么叫?因为西方,包括中亚、西亚一些国家只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个强大的帝国,恰逢辽国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因此他们误以为东方的强大帝国正是契丹,因此有了这么个错误的认知。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辽国的确很强。
很多人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多时候搞不清楚,总觉得匈奴就是契丹就是蒙古,其实并不是的,契丹源于东胡鲜卑。古代匈奴称''胡'',东胡就是生活在匈奴东边的游牧民族,当初冒顿单于一统草原建立匈奴王庭时就将东胡驱逐,被驱逐的东胡分两个方向聚居,往乌桓山方向的为后来的乌桓,往鲜卑山方向的则变成了鲜卑。
鲜卑原本属于匈奴所管辖,跟着匈奴一起来打汉朝;但随着匈奴内乱,且匈奴对汉朝式微,鲜卑也转变方向向汉朝俯首称臣,之后乘着东汉跟南匈奴联手驱逐北匈奴之际攻占了蒙古草原,从此开始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听说过吧,北朝的第一个政权北魏就是鲜卑族建立的,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跟西魏,又分别为权臣取代建立北齐与北周,最后隋文帝杨坚横空出世,迫使北周静帝禅让皇位与自己,结束了南北朝乱世,鲜卑作为民族跟政治主体也不复存在。
虽然上述说鲜卑族已不再作为单独的政治跟民族主体存在,而是分化融入了汉族跟其他民族,但鲜卑族还留有一支后裔,就是我们所说的契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隋唐大一统后,唐末江山再度四分五裂,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趁乱脱离了李唐皇室统治,并统一了契丹各部,在滦河畔建立了契丹国。
耶律阿保机是个有野心的统治者,他知晓汉民族主体庞大,也仰慕汉族文化,因此趁着中原内乱,特地仿照中原风格建了不少城池,用以收拢那些逃避战乱的中原百姓;同时他任命了大批汉臣。
辽国在北方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原各国却因为私欲不仅没想着抵抗,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竟还自称''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如今的天津、北京、河北、山西一代)为好处希望辽太宗帮忙一起打后唐。什么叫引狼入室?这就是引狼入室。
石敬瑭虽然如愿灭了后唐,还建立了后晋,但燕云十六州却成为了辽国觊觎南方地区的基地。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向契丹俯首称臣的,至少后晋出帝石重贵就不愿意。但此时辽军兵强马壮,正好以此为借口出兵,后晋灭亡,辽国再得大片地盘。辽军攻克了开封后正式建立辽国(上面建立的是契丹,别看混了)。
辽国的全盛时期在什么时候?辽国萧太后当政期间,对,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常看到''杨家将''抵御的那个萧太后。虽然杨家将的故事很多是虚构,但杨太公杨业却是真实存在,并且的确是抗辽英雄,最终因阴谋被辽国所俘,萧太后赏识杨业能力想让他投降,杨业宁死不从,最终绝食而亡。
但辽国虽然强盛一时,后面的领导者却不给力,最终在公元1125年被异军突起的金国所灭,比老对手北宋灭亡的时间都早。
那么辽国被灭后,那些契丹人又去了哪里呢?变成了哪个民族?辽国被灭后分为了东辽跟西辽,东辽在如今吉林一代,西辽则在伊朗高原一代。不过随着蒙古帝国的建立,什么辽都不复存在,只剩如今在云南还有一些自称''本人''的居民,乃是当初的契丹后裔。
本人又称为蒲满人,如今约为15万人左右,大部分集中在施甸县,其他则在大理、临沧等均有分布,分化进了汉族、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这支契丹后裔乃是曾经的契丹远征军。辽国灭亡后剩余的契丹人被金国所统治,他们痛恨覆灭了自己政权的金朝,因此投奔了蒙古帝国。
后来蒙古南征大理,这些契丹人也来到此处,并在此处定居,这才有了如今仅剩的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