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名学生,因为玩游戏被父亲教训,一气之下从四楼跳下自杀;广州有一名少年,因为持续狂打游戏三十多个小时,诱发了脑梗;一个十一岁的女孩为了买游戏中的装备,盗刷了父母十多万元。
这些例子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又确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你家的孩子只是因为打游戏成绩不太好,或许你家的孩子仅是因为打游戏最近成绩有点下滑而已,而孩子打游戏确实让许多家长头痛万分。孩子喜欢打游戏,打游戏上瘾,不让玩孩子叛逆,让玩就一发不可收拾。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
原因是孩子对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建立没有完善。
我们从出生到成年,一直有个课题,就是建立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孩子沉迷于游戏有很大一部原因,是孩子在现实成长中没有找到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转而在游戏里寻找这些感觉。
美国一个著名的学者曾在他的著作《游戏改变世界》当中提及,游戏能填饱我们对更满意工作的饥渴,对强烈的族群归属的饥渴,以及对更有意义人生的饥渴。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更能填满因为缺乏爱的孩子的内心,所以要解决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问题,家长首先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电子游戏方面做到自律。
第一个方法,和孩子约定打一局或者看一集,而不是约定具体的时间。成年人常常为了追剧熬到三更半夜,成年人的电子屏幕时间尚且不能自律,而孩子的大脑负责计划和控制的部分还没有发育完整,更加不可能具备高度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果孩子一局没有打完或者是一集电视没有看完,家长希望孩子立即停下来是非常的不合理,只会制造更多的权力斗争,所以家长跟孩子约定电子屏幕时间尽量以一局或者电视剧的一集来约定,而不是多少分钟。
第二个方法,和孩子约定的时间到了,家长允许孩子讨价还价,说话不算数。这个方法可能有点颠覆家长们的认知,教育学家有一个研究,在一些小事上能够得寸进尺的孩子,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时候更能主动承担责任。
孩子在玩电子游戏时间结束的时候常常和你讨价还价,这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允许每当约定结束的时间到了,孩子可以赖皮就一点。比如约定看平板的时间到了,家长对孩子们说:宝贝看看时间,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平板是你自己关还是妈妈帮你关,你自己关真的是很难的,你要不要挑战一下,很少有小孩能做得到,你要试试吗?
如果孩子立刻关了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如果孩子要讨价,家长可以问他们是两分钟还是三分钟,再次约定后家长要信任孩子,离开让孩子独自再玩一会。再次约定的时间到了后,孩子还没有主动关平板,家长可以和善的站在孩子旁边,提醒孩子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告诉孩子守约的孩子是很棒的,很多小朋友都做不到,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家长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大多数孩子都会主动守约。
孩子打游戏时间的控制不可能做到像军人铁一般的自律,只要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候努力做到平静,令孩子每一次结束电玩的时候情绪都是平静的,孩子基本上能在玩电玩方面比较自律。反之,如果孩子每次结束电玩的时候,情绪都是激动的愤怒的,基本上也很难在这件事上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三个方法,家长尽量的帮助孩子把电子游戏搬到生活当中玩,比如,家长可以陪孩子在家里玩生活版的植物大战僵尸,用水里蔬菜来和孩子们玩,家长和孩子分饰不同的游戏角色,把游戏场景搬到生活中来玩,有家长陪着一起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因为是真人互动,孩子也会觉得比电脑游戏好玩,而且家长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多吃蔬菜。
模拟游戏的玩法将电子游戏搬到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虽说非常消耗家长的体力和能量,但是孩子如果在真实的世界中越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就越容易沉迷在电子游戏当中,陪孩子把电子游戏搬到生活中玩,对八岁以下的孩子回报率非常高。
第四个方法,多鼓励少表扬、和善但坚定的教育孩子,对孩子不要有语言暴力。电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孩子的很多认知都是通过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习得,而且电子游戏是当代小孩子社交的一种工具。孩子如果完全没有碰过电子游戏,上小学之后他会发现和很多同学都无法找到共同话题,他不容易交朋友。玩游戏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孩子交往的媒介。
如果孩子在沉迷电子游戏方面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甚至有上瘾或者厌学的迹象,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需要从深层挖掘真正让孩子上瘾的到底是什么?
有个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项有关毒品成瘾的实验,发现真正让吸毒者上瘾或者说不能自拔的不是毒品,而是吸毒者缺少现实世界当中的情感理解,就是我们说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游戏成瘾和毒品成瘾的心理机制是类似的,所以那些问题非常严重的沉迷电玩的孩子都是极度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解决游戏成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