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尼姑陈妙常多才多艺,和情郎私定终身,怀孕后还俗

2020-12-30新闻10

爱情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感情,尼姑陈妙常伴着青灯古佛,还是动了追求真爱的凡心。一、青灯古佛掩青春

本文只允许新语说古今和旧人新说发布,其他发布者均为抄袭,抄袭者不孕不育。

在富贵人家里,要是孩童常常生病难愈,他们多半会给自家孩子寻个差不多的“替身”,来转移上天降下的苦难。

这种混淆视听的做法也不都是灵验的,要是老天爷偏偏逮着这个孩子蹉跎,这一家的老爷也只能狠狠心,把孩子送入庙中避世。

好端端地把孩子送走,做父母的大多都不忍心。现在我们能说是封建迷信,疾病好坏是无关天意的,在古代却是没办法的办法。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石镇有户陈姓官宦人家,这家女儿陈妙常长得冰雪可爱,却犯了孤魔疾病缠身,他们就把女儿舍给了佛祖。

在尼姑庵中的陈妙常一日日地念经诵佛,闲时学些诗文词赋,音律古乐,以此为枯燥生活中的乐趣。

豆蔻年华是女儿家最美的时光,陈妙常出落得楚楚动人,又精通音律,方圆十里都曾听闻女贞庵中出了一个有才有貌的尼姑。

女贞庵的名气传出去了,前来拜佛的香客越来越多。女眷们虔诚地在佛前许愿,年轻的求姻缘顺遂,年长的求婚姻和睦。

二、心中念佛恋红尘

这天近晚,女贞庵中来了宿客,他是奔赴临江出任县令的张于湖。张于湖早就听闻过女贞庵的名气,路经女贞庵就准备歇脚一晚。

唐宋时期的礼佛风气盛行,尼姑庵也是可以接待男客的。在他们表明身份后,小尼姑们便引着前往客房。

也许是赴任前心绪不宁,张于湖辗转难眠,披上衣服外出散步,恰巧瞧见貌美的陈妙常在月下弹琴低唱。

他倒是想谈笑几句,陈妙常见有男客,扭头走了。这个场景被张于湖铭记于心,他的心里惦念着陈妙常的风姿。

多日后,仆役进来告知张于湖有人求见,原是他的同窗好友潘必正来恭贺了。

两个人把酒闲谈,张于湖说起女贞庵中的陈妙常,虽是貌美却只可远观。潘必正一听,也动了心思,表示自己必要去看看。

三、拨开云雾见真心

打这次谈话过后,潘必正便找了借口住进女贞庵。他认为凡是出家为尼姑的,都经历过大难大灾,这才被迫入了空门。

这种女人嫁人生子才是幸福的直男思维,令陈妙常很是生气,她有理有据,道念佛心自心而生,无关性别。

两个人一辩一论,也慢慢熟悉起来。潘必正用这种招数来拉近他和陈妙常的距离,再谈论一些风花雪月,花前月下。

正是芳华年纪,又遇上知心人,一直清冷的陈妙常也动了心思。她在书中夹了一张笺纸,上面写着思春之词。

这张“大逆不道”的笺纸刚好被潘必正翻出来,他心中惊喜,直接去找陈妙常表明了心思,两个人推推搡搡,水到渠成。

这种爱情的甜蜜让两个人跨越了身份的禁忌,如胶似漆,直到珠胎暗结,这才令他们慌了神。

潘必正找好友张于湖商量,张于湖替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作为临安县令,可以将两人唤到公堂,假称两人幼时订过婚约,后战乱离散。

这个谎言成全了潘必正和陈妙常的爱情,陈妙常也能还俗,和潘必正光明正大在一起,这才是人伦天性。

后世人把这段郎才女貌的故事编成话本,冲破封建桎梏,传诵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本文只允许新语说古今和旧人新说发布,其他发布者均为抄袭,抄袭者不孕不育。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和@旧人新说看更多精彩历史故事。

#陈妙常#尼姑#爱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