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湖南首例!湘雅三医院为重症肺炎男子成功开展VV-V ECMO

2020-12-30新闻61

12月22日下午,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门外的熊先生家属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们得到消息,患有重症肺炎、生命垂危的熊先生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下,经过整整5天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现已成功脱机拔管,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这也标志着湖南省首例VV-V ECMO成功开展。

12月16日,60岁的熊先生因咳嗽咳痰10天,进行性气促4天由当地医院转诊至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

熊先生一开始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在当地医院予以治疗,不料病情进展迅速,生命危在旦夕。

当转至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时,在氧浓度为100%的情况下氧合仍极差,氧合指数不到50,肺部影像呈“白肺”,医院急诊抢救团队立即予以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后,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欠佳。

经过内科ICU重症团队的紧急讨论后,考虑患者为重症肺炎(病原体可能为鹦鹉热衣原体,后证实确实为鹦鹉热衣原体),决定采用ECMO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12月17日中午,经紧急详细的术前谈话沟通后,在呼吸重症监护室主任刘纯和主治医师杨红辉的带领下,ECMO医护团队成员迅速集结,在重症医学科ECMO中心主任赵尚平的协助下有条不紊地配送管道、装机、预冲。

13:15分,在医护团队的默契配合下,ECMO管路妥善建立,开机运转。

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恢复正常,快速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缓慢下来,生命体征开始平稳,有创呼吸机吸氧浓度逐渐下调至50%。

各项参数运转正常。

至此,ECMO团队在120分钟内完成了对患者的评估、决策、谈话、准备及实施工作。

上机第一晚,患者的凝血功能波动较大,患者出现“茶色”尿液,置管处可见渗血,考虑到患者出血风险大,呼吸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丝毫不敢懈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凝血指标变化,细致调节患者的ECMO相关参数,对患者的液体、气道等方面进行了精细的管理。

经过长达120小时的ECMO支持后,患者肺部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于12月22日13:30成功撤除ECMO,并于12月23日上午10:00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12月24日改为中心管道吸氧拟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据悉,ECMO有两种常用的模式:静-动脉(venoarterial,VA)和静-静脉(venovenous,VV)模式。

此病例科室采用的是赵尚平主任推荐的VV-V ECMO的模式,为静-静脉(venovenous,VV)模式的改良版本。

传统的V-V转流只可部分代替肺功能,因为只有一部分血液被充分氧合,并且管道存在重复循环的现象,在患者氧合极差的情况,采用这种改良模式,将使患者的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能够充分氧合,并且可提供较大的血流速度(高达7.5l/min),为缩短患者上ECMO的时间提供了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编辑zebr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内科ICU 刘纯 刘寒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呼吸疾病#湖南#重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