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白玛次仁:“燃烧青春岁月守好国门”

2020-12-30新闻12

图为白玛次仁在看书。 次仁片多 王莉 摄

个人简介:

白玛次仁,男,藏族,1960年出生于阿里,197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阿里地区普兰县气象站工作,1981年调到狮泉河分关,在西藏阿里狮泉河分关从事海关查私业务工作整整27个年头,2016年退休。他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阿里,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奋斗拼搏、践行使命的光荣篇章,先后获得“全国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十大卫士之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大熊猫奖”“全国海关榜样”“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60年,海关总署赴藏工作人员杜金堂等7人到阿里筹办开关事宜。1962年,噶尔昆沙海关、普兰分关成立,对外办公。1981年,普兰分关由普兰县搬迁到狮泉河镇,更名为狮泉河分关。也就是在这一年,按照组织安排,我从阿里普兰县气象站调入狮泉河分关,成为一名为国守关的国门卫士。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为解燃眉之急,阿里地区相关单位专门为我们在仅有的住房中挤出了3间土坯房。我们将其中一间稍加修缮用来做私货仓库,另外两间分别用来做厨房和寝室兼办公室。寝室里没有床,就在用土坯垒起的支撑点上铺上木板,就算是床了。没有检查台,就在被弃用的原农区供销社货铺内用土坯垒起高一米左右的台子,盖上布,再放上油印的《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登记簿》和《进出境商人、货物登记簿》,这就是我们的检查台了。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为国守关的日子。

1982年3月左右,刚刚从北京外贸学院海关专业毕业的解进勇和侯彦昌来到了狮泉河分关。望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年轻干部,我的内心充满兴奋,同时也有一丝担忧,我深知专业人员的加入对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是多么重要,可现实条件的艰苦和孤寂也是不能不面对的难题。然而,高原艰苦的气候条件,光影斑驳的土坯房和简陋的工作环境没有让他们退缩,相反,在勺子和锅的叮当声中,在萝卜、粉条、白菜“老三样”的菜香里,在一到雨季就漏雨的寝室里,我和解进勇从同事变成了同甘共苦的战友,也成为了彼此时常挂在嘴边的亲人。因为我没有上过海关学校,也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解进勇就手把手教我怎么去监管,如何更专业地去查私。同时,为了帮助解进勇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我时常利用假期,带他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记得有一次,我和解进勇及其他两位同事从霍尔乡骑马到拉孜拉山口去巡逻。途中要经过好几条河,当时部分河面已经结冰。骑马过去的时候,由于河中间的冰很薄,马一上去,冰层就塌了下来。我和解进勇的马直接掉到了冰窟窿里,一瞬间,冰水就淹到了膝盖,好不容易从水里爬到河边,没一会工夫,两个人的衣服都结上了冰,冻得人直打哆嗦,站都站不稳。大家却没有退缩,继续坚持巡逻。最终,翻过高山悬崖,踏过刺骨冰河,我们抵达了目的地拉孜拉山口。我解下行囊,回过头,发现解进勇捂着胸口大口喘着气,嘴角却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有一次,我们收到情报,说是有走私分子要从丁嘎山口越境。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我迅速带着同事袁勇和郑斌去山口堵截,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公路,我们就只能自己背着行囊步行赶往预定山口。虽然袁勇和郑斌年轻,但因缺氧行走艰难,我就帮他俩背行囊、背干粮。到了山口附近担心白天容易暴露,我们就在附近稍微歇息,等到天黑,我们才摸进山口,进入预定地点设伏。

冰天雪地的阿里,夜晚极其寒冷。为了最大限度地隐蔽自己,我们3人就窝在一个山窝窝里,不能随便活动,更不能生火做饭,实在冷得受不了,3个人就抱在一起取取暖。饿了,就从随身口袋里拿出已经冻得像冰疙瘩一样的馒头使劲啃上几口。就这样,七天七夜后的凌晨,我们抓住了企图越境的走私分子。每一次案件的成功告破,离不开每一位战友的爬冰卧雪、机智勇敢,更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团结信任,诚如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就能守护好祖国的西南国门!

2008年,组织上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决定把我调回拉萨,一是想让我好好休养一下身体,二是让我多陪陪家人。可回到拉萨,我却时常挂念奋斗了一辈子的阿里高原,梦见自己身着海关制服,朝着太阳初升的方向,向来往的车辆喊道:“我们是中国海关,请车上人员下车接受检查。”经过我多次申请,拉萨海关党组最终同意了我的请求,满足了我重回阿里的心愿。

如今,每每怀念起在阿里工作的那段岁月,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感和荣誉感。27年里,我参与查办的走私、违规案件近百起,案值上千万元,部分案件在拉萨关区乃至全国海关系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回想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事们,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奉献、团结、忍耐、坚守的精神品格,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些年,为了守住祖国西南的大门,我们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国门卫士克服困难,英勇战斗,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且宝贵的生命,因为我们愿意,燃烧青春岁月守好国门!

#国门#青春岁月#守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