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产品变商品,小竹编编出残疾群众“没有烦恼”的新生活

2020-12-20新闻20

破竹、磨边、起底、编织……12月初,走进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马桑坝村竹编培训基地,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编织着手中的花篮、背篓、果盘。一旁的货架上摆放着村民编织好的产品,标价从20~200元不等。

村民们正在忙碌

雨碌乡马桑坝村委会、座江村委会地处牛栏江畔,乡内山高、坡陡、谷深,生态环境良好,竹子资源十分丰富。以前村里的竹子除了被作为燃料之外,大多被村民编织成背篓、簸箕等生产生活用具。由于编织技艺粗放、品种单一,村民的竹编制品大多自用,很难卖出好价钱。

村民编织的产品

2016年底,马桑坝村群众写信给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下称“省残联”),说明该地适宜开展竹编生产,尤其利于残疾人就业,希望得到培训方面的支持。省残联接到来信后迅速派出工作组调研,与曲靖市、会泽县残联统筹协调,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该地举办竹编培训班,聘请省内竹编名师进行辅导,并出资购买了破竹机、破篾机等设备支持生产。如今已是第四期培训,共有124人参加。通过培训,残疾人竹编技艺不断提高,在2019年全市举办的第一届残疾人才艺展演中,培训班两名残疾人的作品参展,都获得了三等奖。

获奖证书

在残疾人竹编培训过程中,省市县乡残联围绕怎样增加残疾人收入作了反复调研,最终决定走合作社的路子。2019年,省市县残疾和挂钩帮扶单位出资在雨碌乡马桑坝村成立扶贫开发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收集残疾人在家编织的传统竹编制品,集中进行对外销售,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外地经销商,寻求订单,再安排群众编制,定期统一交货,村民按件获得收入。

“现在家里种着几亩玉米和青菜,养了两头猪、两头牛、五六十只鸡,有订单的时候就来合作社,一天编一个提篮,一个提篮能卖100元左右。儿子成家了,女儿正准备考研,负担不重,感觉没有什么烦恼,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座江村委会村民张德辅告诉记者,以前除了农忙,其余时间都是闲着。他从两年前开始参加竹编技能培训,后来加入了合作社,一个月能挣1500多元,今年培训开始,他鼓励妻子也报名参加了。“和过去不一样啦,我们编的这些篮子是能卖出去的,而且还很受欢迎呢!”话音未落,张德辅笑脸盈盈。

座江村委会村民张德辅编织的提篮

张德辅的妻子编织的背篓

据雨碌乡乡长贺启文介绍,通过培训,村民可以编织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手法也更为精致,他们现在编织的果盘、茶盒、杯套等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产品到商品的转换。

会泽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黄兴稳告诉记者,残疾人要实现自立自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有工作干,有收入。下一步,会泽县各级残联将继续开展残疾人竹编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编织技艺水平,让竹编制品种类更加丰富,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加大宣传寻求订单,不断开拓市场,确保残疾群众稳定增收。

云南网记者 翟芯冉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