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饭后经常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你的胃处在危险状态!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病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临床上胃病是包括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出血、胃下垂等疾病的统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是胃病高发大国,胃病发病率可高达80%。胃病可大可小,饮食不规律,爱吃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又嗜爱烟酒等这些不良习惯,均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肠粘膜,导致肠胃病的发生发展,并增加癌变的几率。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肠胃,当肠胃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不适症状时,要注意提高警惕,看是否是肠胃病的可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的几种胃部不适症状,看你是否是胃部出现了问题。
1、进食时吞咽困难,喉咙有异物感,胸骨后出现疼痛,症状也是时轻时重。
判断: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2、饭后感觉十分饱胀,或者终日饱胀、嗳气但是不返酸,胃口不好,体重日渐下降,脸色轻度苍白或发灰。
判断: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考虑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3、饭后上中腹出现疼痛,常伴有泛酸,或者有恶心、呕吐、有积食感,胃脘部有灼热感。常发作于春秋季,疼痛有一定节律性,生气、受凉、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可能诱发。
判断:可能是胃溃疡。
4、饭后1-2小时开始出现胃痛,或者晚上睡到一半被痛醒,平时吃点东西就能缓解,但饥饿时又出现疼痛,有返酸、灼热的现象。
判断: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或憩室、炎症,这种病症发病缓慢,易反复发作,周期可长达30-50年。
5、上腹部不明所以地出现剧烈疼痛,类似于腿抽筋,发作时腹痛难忍、坐立不安、面色苍白、冒冷汗、四肢发冷,严重的可发生恶心、呕吐现象。
判断:可能是胃痉挛,一般是受到冷、辣的刺激后出现,也有可能是胃本身出现病变(胃溃疡、胃炎等)造成的。
6、吃东西不注意卫生或者肚子受了凉后发生腹泻、腹痛,可伴有呕吐、畏寒现象。
判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或者急性痢疾。
7、饭后马上腹泻,吃一顿拉一次,一旦出现受凉或吃东西不注意就发作。有时是腹泻,排泄物为水状;有时为便秘,排泄物附有较多粘液;有时感觉到便意,却无大便。
判断:这种情况,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8、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症状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无食欲、在肚脐或心口处可摸到硬块。
判断:这种情况要警惕,很可能是胃癌。
陈李济胃疡宁丸中医大夫提醒:
上述只是做一个参考,单凭症状判断并不足以确诊病情,要确诊建议还是到医院检查确诊。
如何养胃调理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且胃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全身调治过程,经全面检查确诊后不仅需要药物服用得当,更需要从生活和饮食上进行全身调养,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只有很好的结合“三分治”和“七分养”,才有可能摆脱胃病的折磨。
三分治
这就需要肠胃病患者要用对药,对症治疗。
实际上慢性胃病的患者大多是“久病成医”,对于饮食方面的调控已经非常注意了,但他们症状还是反复发作,跟用药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情绪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有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焦虑会使胃酸过度分泌而造成溃疡难以愈合,严重的情绪刺激甚至有诱发溃疡的可能;同时当人处于紧张状态使胃肠的运动会减慢,从而加重胃胀的情况,很多患者会发现心情舒畅时或放假时胃胀、胃痛的症状会有所减轻,道理就在于此。
而这种反复发作的胃病使用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中医药治疗则相对有优势。
中医药治疗注重辨证论治,抓住病因治胃病。从中医角度上来说,平时性格较急躁易怒的患者,多数表现为口干口苦、喜凉怕热,舌红,苔黄,脉滑,属于肝胃郁热;平时性格比较平和的患者,多数表现为症状与情绪有关,喜欢叹气,胸闷嗳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属于肝胃不和;性格比较内向的患者,多数表现为情绪不佳,胃口不好,舌淡,苔薄,脉弦,属于肝郁脾虚等,像这些患者可通过口服纯中药配方-胃疡宁丸治疗,疏肝破气、理气解郁、补脾益气、行气止痛,治养结合,真正做到对症治疗,消除肠胃病反复发作根源,复发率低,疗效持久。
七分养
七分养是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很好的结合“三分治”和“七分养”,才有可能摆脱胃病的折磨。这就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混用餐具,以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食物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少吃油炸、辛辣、热烫、生冷、腌制等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有规律,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平时要少吸烟喝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也要少喝。
同时要注意保暖,并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平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免责声明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