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防患疫情不能放松,白岩松在《对白》中再敲警钟

2020-12-20新闻22

原标题:防患疫情不能放松,白岩松在《对白》中再敲警钟

2020年,“焦虑”似乎成为了人们的伴生常态。新冠疫情击中,人们屡屡陷入“健康焦虑”;400多万考研学子背后,潜藏的是“教育焦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发展焦虑”……全世界都在期望一切能“变好”,但生活却默不作声。

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发起的大型文化思想演讲类节目《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试图以一个个直击痛点的现实议题,引领人们思考并为生活找出答案。

例如最新一期《对白》,白岩松在南通大学发起了名为《2020说健康》的主题演讲,从新冠肺炎到医疗问题再到医疗本质,话题由表及里、由点及面、愈发深入。现象背后的答案,焦虑过后的慰藉皆在《对白》中。

现实议题、痛感表达

以疫情为切入点审视医疗现状

想聊聊2020年的健康问题,没有人比白岩松更适合。作为多年来奋战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持续关注着新冠疫情动态,总是率先“发声”。在疫情初期,白岩松火速开启多轮对话,让普通百姓了解到最真实的疫情状况:

1月20日,白岩松对话钟南山,确认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事实。由此,全国人民打响了大规模的防疫攻坚战。

1月23日,白岩松对话高福,再次强调口罩文化,防止大范围传染。

1月29日,白岩松对话金银潭医院院长,弄清了现阶段只能“对症治疗”,并无特效药的事实。

1月31日,白岩松对话武汉市委书记,发出了涉及疫情、物资等民生问题的10连问,再次揭秘了已经处于封城状态的武汉现状。

白岩松同样将科学、理性的对话风格延续到了《对白》中,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他直指社会痛点,为我们揭示了最真实的医疗现状——虽然目前全世界正在经受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寻求针对性的药物看似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但事实上,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的,却是结核病。

早年间,结核病如同癌症一样让人闻之色变,即使如今医疗界已经逐步揭开了结核病的相关病理,但仍没有一种完全可控的方法。仅在中国,每年就有80多万个病例。而已经能够被轻松治愈的天花、脊髓灰质炎,同样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才被彻底攻克。

而对于健康的探讨,不能仅仅停留在治疗层面,白岩松结合国家的多项顶层设计,引领人们思考如何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构建全民健康管理体系。这一美好的愿景,注定任重道远:巨额医疗费用的投入、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多重问题、体检体系和预防机制的不完善、人口结构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影响等等,都是当下中国医疗现状的短板。

每一个医疗难题的背后,都有饱受困扰的人群,谁来倾听他们的声音、谁来为他们发声、谁来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实现健康目标的关键路径。

实际上,虽然医生和病人是健康问题中的两大主体,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健康知识如何传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虚假和愚昧的医疗信息,不仅欺骗了人们的钱包,甚至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白岩松在演讲现场,分享了自己在运动当中遭遇的诸如“跑步伤膝盖”的质疑及辨别方法,并总结出健康知识的传播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2020说健康》以当下疫情为切入点,深入到更鲜为人知的医疗现状,再到常被忽视的健康知识传播,白岩松演讲中涉及的每一个关键词,都触及百姓的痛点、泪点,但唯有敢言,才能让社会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难看出,《对白》的议题选择有着值得思考的现实价值。

“良”与“德”

医疗问题的再思考

此次白岩松的演讲之所以选择在南通大学举行,便是因为这所学校已有百年的悬壶济世历史。早在1912年,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弟创办了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时至今日,每年都有数千名医学生从这里毕业。但想从医学生真正成长为医生,也并非易事,白岩松在演讲中针对这个普世性难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分享伊始,他犀利地以重大暴力伤医事件为切入点,揭示了医生的艰难处境。即使在教育广泛普及的当下,疫情期间,仍有不少患者因为病痛和恐慌并不配合治疗。时间回溯到去年冬天,北京的眼科医生陶勇也因身陷暴力伤害,致其左手至今无法恢复。

一件件暴力伤医案件背后,是亟待解决的医患关系难题,是刻不容缓需要建立的相关保障制度。

范仲淹曾谈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道出了治国和救人皆担负着的重大责任。当今社会,医生和教师两种职业,被普通人敬仰的同时,更被要求担当起高尚的医德、师德。

如何才是良医?医德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白岩松例举他心中的三位“医生”,可以窥见一二。

华益慰从医数十载,从未让患者触碰到过冰凉的听诊器,总是先行捂热。即使自己早已腰部受伤,每次也总是弯腰为病人进行检查;

林巧稚在考试过程中,毅然选择放弃考试救助他人,最终被破格录取;

叶沙,是一位仅有十六岁的少年,但他从小立志从医,并在病逝前要求捐赠器官。所谓“医者仁心”,莫不如此。

在扁鹊回答魏文王的典故中,有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己病”的说法。白岩松并以此典故,分析疫情期间中国是如何领先其他国家实现“大医治未病”的。

疫情的初发期,钟南山等专家提出“封城”,遏制了病毒的大面积扩繁;疫情紧张期,方舱医院的设想既精准地针对了病毒的特性,又缓解了紧张的医疗资源;疫情常态化后,多方力量不断普及的“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门”等科学知识则是从日常生活的根源处减少疫情传播。

毋庸讳言,医生需要其依靠本人的技术和情怀来成长,但也有赖于全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除了用法律制裁暴力伤医事件,医生的日常生活更需要得到保障。白岩松直言“不要谈情怀”,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医生们能安心工作、放心问诊。

如果说“良”和“德”是医生们的必考项目,那么如何尊重、信任、爱戴医生则为患者和普通民众提供了另一个自省的维度。对于此,白岩松分享了自己的就医经验,他认为,信任才会让人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患者赋权运动,让患者有了选择的权利,也唯有彼此的信任,才能让治疗发挥更大功效。

在春晚的特殊环节中,白岩松曾朗诵到“爱你,不只是在今天,还要在未来的每一天”。此次演讲中,白岩松再次以极大的篇幅来讲述与医生有关的事件,开启了对于医疗问题的再思考。

当代“醒世恒言”

给生活更多的答案

明代冯梦龙曾著有《醒世恒言》,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思想,取名“恒言”,意在“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可以说,《对白》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当代的“醒世恒言”。

仅在《2020说健康》中,就有诸多“醒世”的名句。节目最后,白岩松从疫情到医生再到医学,再次升华话题,抛出了“医学是什么”的思考。他坦言,2020年让人们再次更深层次地定义了医学,更深层次地定义了医生,并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思考健康。医学不是“神学”,而是科学,更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

从更广的内涵来讲,医学还是社会学,就像加拿大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写着的那样“偶尔去治愈,经常在帮助,总是去抚慰”,同时以新生儿和孕妇死亡率从建国前到当代的数据变化,指出了医学具有的政治意义。

《对白》不仅有如白岩松一般的演讲者用医疗焦虑,来探索健康的终极要义,还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答案。在保持个性和顺应大流的选择中,神曲《忐忑》演唱者龚琳娜直言“做自己,不忐忑”;

面对大众无意识的惯性、潮流给予的标签,编剧史航分享了“别把你的世界让给套路”;

从传媒人到投资者,有着不同身份的张泉灵将如何“学会自定义”传授给广大学子。

除了关于人生的答案,《对白》也在拓展边界,思考着更为宏大的命题。时值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节目深度剖析了中国“不得不打”的原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授金灿荣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局势走向;“故宫守门人”单霁翔用自己的宝贵经验,探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奥秘。

生活可以有一触即发的娱乐快感,也必须配备值得回味的思想深度。在当下各类综艺疯狂产出的娱乐狂潮中,《对白》却始终在不断提供着“冷思考”和“痛感”,让观众得以沉淀。此外,在主要依靠互联网来进行自我阐述的电子时代,《对白》的演讲和对话形式,让嘉宾和观众都得以从键盘后走到台前,进行即时的思考和回应。

《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由优酷人文、长江新世纪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紫葩传媒联合出品,新励成冠名;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走进了全国20多所高校,为百万z世代校园学子和线上更广泛用户带来了顶级文化思想输出,为平衡高校教育资源做出了努力。

令人焦虑的2020年走到了尾声,《对白》也即将迎来收官。开播至今,四季《对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思考——如何“更好”,还在继续被探讨;如何“聊聊”,也在丰富更多的话题。值得期待,下一季的《对白》还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温暖。

#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