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并在头条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
要说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那肯定非《大秦赋》莫属了。
但是,貌似这部剧最近因为演员搭配和演技的问题,评分一路狂跌,甚至有人说它败坏了《大秦系列》前几部剧奠定的口碑。
不过,作为历史爱好者,我还是更加关注影视类的题材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
比如,《大秦赋》里周赧王因为被秦人强迫割让“王畿三十六邑”,而大骂秦人是“养马的家奴”。
所谓“养马的家奴”好理解:
秦人祖上原本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后来因为有功于社稷,被周朝分封为了诸侯,镇守西方,防止犬戎入侵。
那么“王畿三十六邑”又是什么呢?
“王畿”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周礼》中: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简单来说就是王室直辖的地区。
周人眼中,商朝的“王畿”
西周取代商王朝后,就推行了分封制。
勋贵、宗亲、功臣大多被周王赐予了土地和人民,也就是所谓的“诸侯国”。
最初的时候,周王朝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目的就是让他们拱卫周王室的安全。
但问题在于:
那个年代国土面积本来就很小,诸侯王又很多,如果不采取点措施,搞不好最后连属于周王的领地都没了!
西周早期的分封制
周王一看,这还了得?!
我才是天下的共主,搞到最后连我自己的地都没了?这不行!
于是,周王在分封的时候,特意划了一块地作为自己的“不动产”。
这块地当然不是周王随便画画的,而是根据周王室的先祖发展轨迹来划分的!
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周族最初兴起于山西汾河流域,经常和戎狄部落混居。
后来,公亶父推行农耕,并率领族人进行迁徙,一直到岐山脚下,因此,周族也被称为“西岐”。
公亶父之后,经过三代周王的经营,周人已经控制了整个渭河平原。
而武王在取代殷商后,立刻谋划营建新都洛邑——渭河流域称为“宗周”,洛邑地区称为“成周”。
由此,西周“王畿”的范围也就大致确定了下来:
西起渭河上游,东至洛水流域,整体呈现出狭长状。
按照如今的地理概念,“周王畿”所在的区域大致就是:
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商洛、汉中、咸阳、宝鸡等几个地区及甘肃省东部几个县。
大体上等于或略小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之和。
那么,“周王畿”对于贵有天下的周天子来说有多特殊呢?
咱们中国人讲究“祖辈”,也就是说中国人对于“传承”这一概念相当明确。
“周王畿”作为周天子祖辈的发迹之地,单就宗族意义上来说那也是十分重要的。
西周初期,由于存在长老监护制度,国家的权力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周、召二公共同掌握的。
尽管周王占据权力结构的第一层,周、召二公为第二层,但他们所掌控的实际权力是非常大的。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周天子的活动范围大致就是在“周王畿”一带,基本上没什么大事是不会出去的。
分封地的事务都是交给周召二公以及其他一些辅政大臣去处理的。
因此,“周王畿”相当于一块禁地,它是天子所居之地,是凌驾于其他封地之上的。
另外,“周王畿”是国家政治的最高中心。
想必大家都听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吧!
周幽王之所以能成功戏耍诸侯国,就是因为各个诸侯国肩负着一项义务:
诸侯王保卫周天子,诸侯国拱卫周王畿!
这项义务的纽带其实就是周朝所推崇的“宗族礼法”。
众诸侯在接受分封的时候,周天子都会象征性地给一些青铜器皿作为信物——拿了我周王的青铜器,你就是我的贴身保镖了。
作为奖励,周天子会把这块地上的一切都送给诸侯王,包括土地,人民、税收等等。
而唯一的义务就是尊敬周天子、爱护周天子,时不时地再给周天子送点好吃的、好玩的。
最后,“周王畿”的存在对于众多诸侯国来说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诱惑。
齐桓公伐楚的时候,所用的借口就是“包茅不入,无以缩酒”。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齐桓公之所攻打楚国,是因为楚国没有给周天子进贡足够的包茅(一种用来过滤酒渣的草)。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周王畿”还在,那么这个国家就还是完整的,诸侯之间的矛盾就好比是小孩子过家家。
周天子扮演的是家长的角色,诸侯扮演的是小孩儿的角色。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国被秦国所灭,王畿三十六邑尽数纳入秦国版图。
这是对于整个战国时代的权力颠覆,象征最高王权的“周王畿”被秦国夺走,秦国成为了未来天下的共主。
无论是对于周王来说,还是对于其他诸侯来说,都是最无情残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