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何大佬纷纷加入造车行业,普通人应该如何把握机遇

2020-12-19新闻7

#百度回应与威马联手造车#

继阿里联合上汽集团造车后,昨天又传出百度和威马联手造车。

为何科技大佬们都愿意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插一脚,难道是新能源汽车暴利?

遥想当年贾跃亭不惜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也要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不得不让人深思新能源汽车行业背后是何种利益驱动让身价千亿百亿的富豪们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呢?

现在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富人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普通老百姓无法了解到的信息和异于常人的远见,之所以大佬们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绝不是看中网友背后分析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多高那么简单,因为这些人首先不缺钱,其次如果汽车行业真的赚钱完全可以在十年前或者更早的时间加入到燃油汽车行列。

既然不是图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多赚钱,那又是因为什么让大佬们义无反顾加入到跟自己主业毫不挂钩的行业呢?首先我们知道在中国甚至全世界,所谓生意离不开吃穿住行四个字。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过人民的不懈努力国家基本实现小康生活,老百姓也基本实现有饭吃有衣穿,那就剩下住行两个方面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重点。

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瓶颈期,因为国家的政策干预,房价在未来十年甚至更久不会有大的波动,房地产未来的走向会像欧美一样,只对外出租不再买卖,真正让每个人都能有房住,这个时候再炒房卖房无疑是与国家政策相反,所以大佬们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那就是改善出行方便。

燃油汽车自1885年奔驰生产出第一辆车到现在已经135年。虽然汽车方面仍有创新,但这些技术都在掌握在少数车企手中,如奔驰、奥迪等,这些名企对于国内大佬们来说再插一脚貌似利益不大。

凡事都讲究契机,在大佬眼里所谓契机就是机遇。国家这二十年大力发展交通枢纽,铁路里程已达13.2万公里。

公路里程达到484 .65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路,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缺的就是在这些道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随着燃油汽车的增多,环境污染也逐渐加重引起国家甚至全世界的重视,怎么样可以解决人们出行又不加剧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改善国民生活的重中之重,于是新能源汽车又重新被推出来。

当然这些机遇对于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大蛋糕,为何科技大佬却挤破头也要插一脚呢?那要看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巨大利益了,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第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快消品

我们都知道燃油汽车一般可以开八九年,但十到十五年的汽车也一样可以开,但新能源汽车因为电池寿命限制,三五年需要更换一次电池,反向思考一下,你会因为手机电池不行更换手机电池吗?以前可能会,但是现在大多数人会选择再买一部手机。同样新能源汽车也是一样,当汽车成为家里必须品的时候,人们也会选择在电池报废的情况下再换一辆车或者在推出新品汽车时追求新颖而选择再买一辆。

或许仍有为了追求速度而选择燃油汽车,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燃油汽车将会逐渐推出市场,取而代之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因其价格低廉和需要更换电池的特性导致新能源汽车将会和手机一样成为快消品。

第二、新能源汽车之争实则是电池之争

抛开销售新能源汽车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单从电池方面分析就是史无前例的巨大利益池。

随着Ar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产品已经慢慢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会有更智能产品逐渐替代体力劳动。但这些产品的基础架构是需要电池来支撑的,如果没有电池这些高科技都是废铁,所以谁掌握了最新电池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科技的命脉。

虽然现在新闻报道里经常会提到有新电池研发成功,但再成功的都属于化学电池,跟最原始的铅酸电池一样,同样会出现寿命短,鼓包甚至燃烧等问题。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科技大佬不投资电池行业的原因,因为研发时间太漫长,利润转化率太低所以导致大家更愿意加入汽车行列,边赚钱边研发电池。

对于大佬们义无反顾的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者说是看中电池未来可期,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启发呢?

我觉得对于三无人员错过了房地产红利期,想要抓住出行机遇赚钱从现在就应该了解什么是电池?或许未来十年后,充电站取代了加油站,各种琳琅满目的电池供大家选用,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机器人等等,或许未来十几年钢铁侠胸前的微型反应堆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要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

十五年前人们觉得淘宝不靠谱,谁会在网上买东西,现在我想问谁不会在网上买东西,所以或许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对于大众来说价格昂贵,续航能力差,使用寿命短,但未来十年它或许将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同时伴随着新电池的研发成功彻底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

你可以不是研发前沿的科学家,也不是汽车行业的大佬,但是现在你不学习,不参与,十五年后会像现在后悔当初没有早点买房子一样。

大家好,我是小胖,一名铅酸蓄电池工程师,正在用行动践行自己说的话,我不需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只要明白它的原理所在即可,我只要能融入到电池行业即可。

#奔驰#大众#奥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