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呐,已经被《大秦赋》给迷上了,虽然我们不敢说,《大秦赋》当中的事件皆为真实存在,但是大致的历史线索和正史是一样的,转眼间《大秦赋》就到了一个新的开端,那就是灭六国,那么正史之上,这六国哪个国家先灭的呢?在李斯和尉缭为秦王政输入了大量的信心后,秦王政便下定决心开始他各个击破的统一之路了。此时,就在整个秦国的支持中,秦王政开始将他的野心公之于世。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眼所能及的土地,都将收进他秦王政的口袋里。而按照灭亡六国的计划,秦王政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六国中离自己最近又是相对弱小的韩、赵两国。这两个国家,在强秦的恃强凌弱之下,还扛得住吗?#秦始皇#
被秦始皇盯上的火药桶,韩国!
正如《大秦赋》当中那样,秦王政在赵国这块土地上本想占点便宜的,碰了几次壁后,才发现赵国还具备对抗秦国的实力,不能先攻打赵国,否则将会惹火烧身。
秦王政便顺势将目的定在了最弱小的韩国身上,韩国看来已经有点危在夕了。这个七雄之中最为弱的国家,早期夹在秦、齐等各大国之间,四而楚歌的环境决定了它难以往外实现突破的道路,要不是曾有韩昭候立志改革,更得申不害等能臣大力变法,韩国想跻身七雄之似乎都缺乏正当的理由
在韩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这种辉煌也只能保证这个国家不被他国侵犯而已。因此,若严格说起来,韩国从来没有达到一个大国的地位,在多年的战国动乱中,它始终是遭受最大伤害的那一个。而韩国之所以能经久不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给其余六国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在战国早期,韩国便已经成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马陵之战是这种局面最大的注脚。后来秦楚争霸时,韩国又受挟于秦国,与之共同伐楚。之后,到了战国末期,韩国更是成了秦、齐两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喘地存在着而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更是由于韩国上党郡而起。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在韩国的发展史上,它基本都是作为俎上鱼肉,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韩国的实力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它作为秦国第一个靶子的命运。韩国的地理位置对于秦国来说也是极其关键的,它遏制了秦国经由函谷关东进的道路、如同当年想要东进的秦穆公必须先将目光放在晋国身上一样,秦国如果想要往东有所突破、韩国这个障碍便不得不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韩之间才经常爆发战争。而其余五国也深知韩国对于秦国的重要战略位置,因此在秦、韩交战中,不时有其他国家出手相援韩国。当然,这种相援活动的收获并不是很大,结果,在多次的战争后,韩国的疆域不断为秦国所侵蚀,而到了秦王政年间,竟然只剩下了都城阳翟与其周围的十多个中小城邑
公元前233年,当秦王政的大军直入韩国时,当时的韩王安已经束手无策,只好向秦国纳地献玺,正式降为秦国的藩臣。在这场战争中,韩国失去的并不仅仅是它那七雄之一的地位,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在这场战争里韩国失去了它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韩非。韩国不是没有复强的机会的。历史送给了韩王安一个韩非,但没有人知道如果有韩非辅佐、韩国是否会有雄起的可能性,因为韩王安彻底向历史拒绝了这个试验。对于韩非的屡次进言,对于韩非提出的许多救国措施,韩王安却置之不理!
但凡韩国有一个立志高远的君主,也不会让韩国变成这个样子,韩王安的态度引起了臣子们的不满。在韩国,有点眼色的人都知道韩国不久便将败于秦国之手。韩非的离韩赴秦,虽说其缘由是因为韩王安的任命,因此里面并没有任何叛离韩国的味道,但此举无异于在当时的韩人心中激起了万千情绪,似乎选择明主才是明智之举,这之后,当韩非死在秦国的消息传到韩国后,韩人对自己所效命的这个国家有了更大的失望,在一个弱小的国家里、又有一个不思进取的君主,这样的政权值得自己为之面奋斗吗?七雄韩国需要一个王,一个能够担起责任的王。
韩国从上到下开始了一种分崩离析的危险、而这种危险正好给了虎视着它的秦国一个很好的渗透机会。按照尉缭的计策,在对付六国的过程中,分化的不仅仅是六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要从每个国家的内部进行分化渗透,离间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而韩国此时的情形正好让这个计策有了用武之地,因此秦王政便开始在韩国培植亲秦势力、企图以这股势力来控制韩国,最后达到灭亡韩国的目的在这次的分化策略上、秦国选择了时任韩国南阳都郡守的腾,腾是当时韩国仅存极少的能臣之一,姓氏不可考、只知其名为腾、后因在秦国官封内史,故称内史腾。公元前231年,尉缭的内部分化开始在韩国起作用了就在这年、内史腾主动向秦国投降,并将所领南阳地全部献给了秦国,秦国轻而易举地接受了韩国的一块土地,令疆域本已狭窄的韩国更显窘迫,没有人能对内史腾的叛离表示指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内史腾的叛离代表了一种历史潮流,即天下英雄即将全部会聚在秦国的土地上。
另外,对于韩王安,对于这样一个不知亡国恨的君主,不说他的臣下遗弃了他,就是历史遗弃了他,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南阳郡一失,本已束手无策的韩国除了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再也不能进行任何程度的反抗了。而南阳郡的得手对秦国的意义也是重大的,这之后,秦国将这块土地作为前进的基地,使它以一个跳板的姿态为进攻韩国作出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南阳郡对于以后进攻南方的楚国也奠定了一个坚定的后方基础,在这方面,攻灭楚国的王翦还必须得对南阳守内史腾表示感谢,南阳郡到手,韩国奄奄一息,这个时候正是出手的好时机。秦王政大腿一拍,决定立即送病入膏肓的韩国一程,免得看着它这般苟延残喘。韩国的王在未开战前,其实在心里已经准备好降秦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出了大军直逼韩国都城新郑。此时,新郑里的君王除了颤抖以外,聚集士兵的力量早已消失在他那毫无顾忌的岁月里了,秦王政在选择攻灭韩国的将领里看中了内史腾,这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从内史腾献上南阳郡后,新郑的攻伐便注定给这个韩国降将来执行了。毕竟,有哪一个秦国将领会比一个韩国将领更熟悉韩国的情况呢?而对于这个问题,内史腾给了秦王政一个完美的回应。
就在秦王政下令内史腾出征不久后,新郑被一批渡过黄河的大军所灭这个消息很快便响彻整个云霄了。韩国终于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当韩王安被内史腾俘虏的时候,看着这个曾经是自己手下的将领,韩王安是否会愤怒地问他一句:“你为何要背叛我?”而在这一番询问过后,韩王安是否会得到一个令人心寒的回应:“是你逼我的。”无论韩王安是否为他的沉沦而自责过,他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昔日掌握的国家,如今竟然成了他人的郡县。公元前230年,
秦国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了,它在实践上给了秦王政更大的信心,这种信心是李斯和尉缭所不能给的。韩国的灭亡说明了秦国确实能采取各个击破的路线,而挑拨离间的手段更是以兵不厌诈的理论依据大大地发挥了它的效用。秦灭六国的道路已经成功地踏出了一步,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秦王政才真正觉得自己和他之前的所有先祖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没能做到的事,他秦王政做到了!
当然,秦王政要高兴还太早。除掉一个韩国并不能代表秦国的统一之路即将顺畅地走下去,在韩国之外,还有另外五个国家在等着秦军。秦王政眼前这条路仍旧迷茫而曲折,他只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有如先祖在西垂之地兢兢业业地开垦着一片居住地时的诚恐。但刚强的秦王政抛开了一切疑虑。此时,在秦王政的心里,只有两个字闪现着,这是继韩国之后的另一个国家,不错,那就是跳了很久的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