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聚焦大运河(杭州段),看杭州如何“倚河而兴”

2020-12-19新闻25

走在运河边上,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见证新时代的到来。京杭大运河穿杭而过,孕育着这座城市的繁荣兴旺,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月17日至12月18日“浙江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集中采风活动”在大运河(杭州段)展开。

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活态馆出发,途径余杭段运河综保工程、上城区、滨江区运河古迹,至浙东运河萧山段,为大家全面展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承载的文化底蕴、杭州“倚河而兴”的历史。

“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手工艺活态馆

这次采风活动首站从手工艺活态馆开始,手工艺活态馆是浙江省最大的手工体验基地、国家级文保单位,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走进手工艺活态馆就会感受到非遗艺术的无限魅力,不同的区域内分散着制伞、剪纸、刺绣等各中非遗手工艺,让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可以体验一把“手工”的乐趣。

“冷瓷”手工艺制作传承人春景老师开着直播为她的学员们上课,她说:“之间我以为大家对冷瓷不感兴趣,开了直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非常喜爱传统手工艺,他们有好学的心,这对传承手工艺有非常大的作用”。

手工艺活态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国年间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作坊式场景以及技艺人员现场互动展示贯穿整个参观路线,传承中华工艺文明,让技艺不再是记忆。

“老底子”街道小巷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因位于拱宸桥西而得名。它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见证着杭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风起云涌。

来杭州旅游的兰州游客张大爷,从武林门坐船一直到拱宸桥,他说:“我一路坐船过来,两岸的风景非常秀丽,河水也非常清澈,能感觉到杭州对大运河的治理非常好,让我们游客赏心悦目”。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存下来的不仅有近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的生产厂房、生产工具,市井生活所需的水井和水井设施,同时还有部分非物质文化形态的内容,如生产、生活方式,饮食、礼仪、民俗、社会文化实体。

这些历史文化的“存量资产”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杭州的民居、民俗、传统商业、近代工业等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街巷里弥漫着“老底子”的韵味!

“工业锈带”变“文化绣带”

大城北规划馆

来到大城北规划展示厅,透过“城市之眼”,大运河的古今尽收眼底,跨越时空回溯历史,见证未来,展馆的玻璃幕墙结构,可以直接望向风光秀丽的大运河,内部空间还原了大河造船厂,留下了过往的记忆。

在大城北所有规划当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院。

大城北规划展示厅讲解员说:“它的设计如同书法的笔墨,挥洒过运河的上空,玻璃倒映波光,就像运河悬停在空中,既有中国古典的山水写意,又有充满未来感的现代元素”。

除此之外,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大运河生态艺术岛、小河公园,也是重点的建设项目。

运河与城市的深入融合,未来可期。

“梦里水乡”的经年变化

塘西古镇

塘西,因大运河而生的古镇,它就是一个过路的码头,迎着南来北往的商贾船家,听着文人骚客的风流故事。

刚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桥,这是横跨大运河之上的广济桥。广济桥又名通济桥,为古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桥,建于弘治二年,2014年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广济桥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塘栖是一个镇 ,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 ,不怕天雨 。”这是丰子恺写得《塘西》中下雨天在塘栖闲逛“淋不着”的妙处,他用几笔薄墨就把塘西寻常生活写得极为恬然可喜。

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货物和游人都在此靠岸、登船,从故乡到异乡,从异乡归故乡。不仅仅是旅人和游走的货物,甚至连整个王朝的江山也在此装卸。

历史中唯一的存留

凤山水城门遗址

“我已经83岁了,但是我在凤山水城门住了70年,对这里非常有感情”。上城区紫阳街道民间护水队队员樊建华拿着一本自制相册给记者看,相册内是80年代到现在她和她的家人们在凤山水城门遗址前的照片。

“我们一家每隔两年就会来这里拍照,当时就想着记录孩子的成长,但是也慢慢和水城门有了感情,也就会记录水城门的变化。”

它始建于元朝,为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所筑。后人因其紧连凤山门,故叫它为凤山水城门,它是杭州古代五水门中唯一尚存的一座水城门。

近年来,在之前日常养护的基础上,杭州通过更换老化苗木、养护生长较好的植被、开辟休闲广场公园、在水城门边修建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标志碑等措施,对凤山水城门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

历经600多年的风雨的凤山水城门,更像一个慈祥的长者,见证杭州腾飞,守护百姓的安宁。

连接过去与未来

诗意浙东

浙东运河已经静静流淌了上千年,它西起西兴,穿萧山城而过,绵延向东,浙东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一同构成中国大运河。

运河作为杭州重要的水陆要道,形成了古镇街市的发展,西兴老街、衙前老街孕育而生。

西兴老街全长960米,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因越国大夫范蠡在此筑城拒吴国而兴起,有“浙东第一关隘”之称。

后来,成为浙东古运河源头,是联接浙东运河与钱塘江的水陆交通咽喉,因大批货物在此转运而日渐形成“过塘行”,全盛时期有72爿半。

衙前老街位于官河沿线凤凰村段,房屋都为木结构,有百余年的历史,属于市级文保单位。

不同于其他老街,衙前老街融入了特有的红色文化,衙前老街旁的东岳庙为衙前农协旧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农运先驱沈定一还捐出自己的房子开办了“衙前农村小学”,以开启民智。

运河,凝结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演绎着一方水土的悲欢离合、浮沉兴衰,也包含着一方人民的生生不息、锐意进取。

而今,运河繁华又将转换成新的生机。

#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