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期腹胀、便秘?小心“罪魁祸首”是糖尿病

2020-07-23新闻1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病,但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却常被患者忽视。很多人也不理解,感到明明是胃不好,跟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糖尿病引起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十分常见,从食管、胃、小肠、结肠,一直到肛门均可以发生并发症,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

其发生可能与高血糖、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微血管病变等有关。糖尿病胃轻瘫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引起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就是支配胃平滑肌的迷走神经发生了障碍,导致胃的蠕动功能下降。胃失去了部分动力,怠工甚至罢工了,就会出现腹胀。

少量进食后即出现饱腹感,也就是所谓的早饱感。还可以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症状,常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不仅因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影响营养物质和口服药物的吸收。

由于进食后食物排空延长,使得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和时间与进食不能匹配,会引起血糖无原因、无规律地高低波动,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加速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出现了胃轻瘫,可服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吗丁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往往有一定疗效。

糖尿病影响食管、小肠、大肠、结肠、肛门的功能

糖尿病还会影响食管收缩功能,表现为食管张力下降、蠕动减慢、排空延迟、食管的运动异常、食管不能完全松弛等。轻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不舒服或者烧灼感。

糖尿病引发小肠、结肠和肛门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常表现为慢性便秘、腹泻或大便失禁。

因大肠动力降低、肠蠕动减慢而导致的便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患者经常3~4天排便一次,还时常伴有腹胀、食欲缺乏、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常需服用通便药物才能减轻腹胀和便秘。便秘严重还可以引起粪性溃疡,在此病变基础上,严重者可发生肠穿孔。

另外,部分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间歇性便秘,也有某些患者表现为便秘和腹泻的交替出现。

少数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腹泻。每日大便数次至二十余次,多为水样便,无便血,粪培养等检查无感染的提示。腹泻多发生在餐后、黎明前或半夜时分,严重者可出现大便失禁。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症状发生的病因。

因为其他消化道或系统的疾病也可以引起类似的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减低、高钙血症、肠道肿瘤等也可引起便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可以引起腹泻。

所以糖尿病患者切不可自行把这些不适的原因单纯归结于糖尿病所致。仅仅关注血糖控制,也不去医院就诊,因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治,带来不良的后果。

#消化疾病#糖尿病#便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