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司马光和王安石谁牛?都不做皇帝秘书,一个拒绝5次一个拒绝7次

2020-12-19新闻13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主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结。

在这场变法中,司马光是个不屈不挠的反对者。17年的变法最后被他亲手尽废,点点消失,化为乌有,回归原地。

王安石、司马光,一生的政敌,政治主张上水火不容,在朝堂上经常当着皇帝的面争执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

但是,就这样两个立场相去甚远的“死对头”,却彼此互为知己,因为同是君子,二人有太多相同之处,同样多次拒绝做皇帝秘书,同样认死理谁也不服谁,同样坦荡无私情。

01

、二人都接连请辞“修起居注”官职不下五次

嘉祐五年,仁宗皇帝想任命司马光和王安石为“修起居注”。“修起居注”就是记录帝王的言行,相当于当今领导的秘书,飞黄腾达的机会很多,挑选得也十分严格,必须“文采闳富”之人才能担任。

面对如此“美差”,司马光和王安石却不约而同地连连请辞。

司马光连上五道辞呈,坚决不干,说自己只是稍有经史方面的知识,不会做文章,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但朝廷不改主意,坚决任命,司马光最后只好就从。

王安石更牛,接连请辞了七次。

第六次,宋仁宗派使者将任命书直接送到王安石的办公室,王安石避之不及,直接躲进了厕所,使者生气地将任命书放在王安石的办公桌上,扬长而去。王安石发现后,忙出门追使者,愣是把任命书塞回使者怀里。

最后,连王安石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劝他不要连朝廷的面子都不顾,王安石才接受了任命。

世人均认的“美差”,在他俩那里却成了“苦差”,是真不能胜任?还是不愿费心?都不是,是强烈的责任心使然。

二人都有着治国平天下的高远志向,但都非常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才能尽情发挥才智。

王安石擅长治国,尤其是经济管理,司马光擅长进谏。幸好朝廷知人善任,后来俩人都在擅长的领域做得如鱼得水,成就非凡。

02

、当面“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司马光人称“司马牛”,王安石人称“拗相公”。俩人都特别地“轴”,认准的事,坚持己见,谁劝也不行。

宋神宗登基刚满一年,举办帝王祭天大礼,要例行给群臣发福利。

司马光作为谏官,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大臣的福利必须免去,理由是河北闹灾荒,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国家用钱的地方很多,能省则省。

王安石第一个站出来反驳,理由也很充分,发给群臣的福利十分有限,不发,于事无补;发了,则彰显皇恩浩荡。

从“发”与“不发”,俩人又唇枪舌战到“理财”。

王安石认为,当下不是国家财富不足,而是缺少理财的手段和方法。司马光则反驳,指出财富守恒定律,认为国家多一些财富,老百姓就少一些财富,“理财”无非是与民争利。

这只是俩人没完没了争论的一个缩影,不论谁对谁错,特定环境下是非难以断定,但不难看出,二人在政治上,一个因循守旧,一个激进创新,目的却是一样地为国谋利。

由此可见,二人“轴”的根源是一致的,都源自“秉性耿介、坚持己见、专利国家、不为身谋”。

03

、背后大加赞赏互为肯定

熙宁二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作为强烈抨击新法的司马光请求外放。

宋神宗征求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则对司马光大加赞赏,说他品德高尚,能力强,文学造诣高,堪为国家栋梁。

司马光在政敌那里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为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加了不少分。虽然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但司马光还是得以在洛阳“独乐园”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成就了举世伟著《资治通鉴》。

风水轮流转,同样的事情又降临到王安石身上。神宗驾崩,强烈反对新法的太皇太后高氏掌权后,第一时间召回司马光,任命为宰相,开始废除新法。

王安石大势已去,墙倒众人推,一时间指控他的诉状雪片般飞入朝廷。

朝廷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却中肯地说,王安石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只不过固执不晓事罢了,千万不要听信谗言。

关键时刻,能站出来为自己的政敌说句公道话,真乃君子之风矣!古往今来,能做到者有几人?

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尊重对方的品格,君子和而不同,这便是友谊的最高境界。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