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除了俩皇帝 宋徽宗还有俩能干的儿子 一个过耳不忘 一个奋起抗金

2020-12-19新闻14

原标题:除了俩皇帝 宋徽宗还有俩能干的儿子 一个过耳不忘 一个奋起抗金

宋徽宗赵佶是历代皇帝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位,书画双绝,加上战俘的标签,独一无二。

宋徽宗前前后后有三十一个儿子,除了六个夭折的(这夭折率还真高),有25个活到了成年,这25个儿子中,有两个皇帝,一个是陪着老爸一起坐牢的宋钦宗赵桓,一个是宋高宗赵构。

今天的话题不是赵佶和他的两个皇帝儿子,而是他其他儿子中的两个佼佼者。

这两个儿子,一文一武,一文,是赵佶第五个儿子赵枢,一武,是赵佶第十八个儿子赵榛,两个人的名气都不算大,但能力一点也不差。

先说说赵枢。

赵枢的能力在于有着过耳不忘的好记性。

据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湣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皆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

“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赵枢十六岁的时候受封肃王,二十三岁的时候,靖康之乱爆发,赵枢作为人质被金兵扣留,带去了北方。

在北方的时候,赵枢被监视居住在燕山的愍忠寺,一个名叫沈元用的大臣陪着赵枢一起。

因为是人质,所以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无事可做的赵枢和沈元用,就一同游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细细观赏。

这块石碑上的文辞非常优美,骈四俪六,有三千多个字。沈元用平时一直以记忆力出众而著称,本着显摆的心思,大声朗诵了好几遍,边读边记。赵枢目光游移,好像注意力并不在石碑上。

回到住所,沈元用立刻找来纸笔,把刚才强行记忆下来的碑文默写出来。

可惜的是,以沈元用的记性,依然有十四个字空缺,实在想不起来了。

一边的赵枢,拿过沈元用手中的笔,把十四个字的空缺,一一补全。然后,又涂涂抹抹,把沈元用默写错的四五个地方,一一改正。

这边,沈元用已经彻底傻了。

仅仅是听了几遍,就能都记住,这个比边读边记的记性高了不止一个级数。

再说说赵榛。

据脱脱的《宋史·宗室三》记载——

“信王榛……后从渊圣出郊,北行至庆源,亡匿真定境中。时马广与赵邦杰聚兵保五马山砦,阴迎榛归,奉以为主,两河遗民闻风响应。”

赵榛比赵枢小七岁,靖康之乱的时候,只有十六岁,还是虚岁。

赵榛和爸爸哥哥弟弟们一起被掳往北方,当金兵的部队经过河北赵县附近的时候,赵榛在亲信的帮助下,成功脱逃。

“皇弟信王榛既亡去,更称梁氏子”,赵榛自称姓梁,在民间隐藏起来。

当时,河北地区的汉族人纷纷揭竿而起,组织义军抗金,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当属太行山“八字军”和“五马山义军”。

这两支义军的首领听说赵榛在河北,就百般寻找,派人把赵榛接到山寨,奉为首领。这样,义军就有了官方背景,号召力更大了,“两河忠义闻风响应,变旗榜者数十万人”。在最高潮的时候,义军的数量达到了数十万之多。

南宋王朝建立后,金兵再次南侵。赵榛率领义军在金兵的后方四处出击,开展广泛的游击战,打击金兵的运输线,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

之后,赵榛又派人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南下,和朝廷商量北伐的事情,虽然大臣们认为这个在北方呼风唤雨的信王是冒充的,但是,“帝识其字”,赵构认识弟弟的笔迹,颁下圣旨,任命赵榛为河北兵马都元帅。

不过,宋高宗赵构只想偏安一隅,同时也很担心自己的弟弟势力大了,会对自己的皇位产生威胁,所以,对北伐很不上心,

赵榛的义军没有得到南方朝廷的支持,陷入金兵的围剿,金兵“攻诸砦,断其汲道,诸砦遂陷。”

金国攻破山寨之后,赵榛逃亡,不知所终。

在金国人写的《宋俘记》上有另一种说法,“燕人赵恭曾托榛名,号召山贼助宋,榛以疑狱收禁。”

按照这种说法,《宋史》中提到的这个信王是个冒牌货。

不过,五马山抗金的赵榛,无论是真正的皇子,还是冒充的,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抵御外侮,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按照《宋史》的记载,赵枢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七岁,按照《宋俘记》的记载,赵榛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九岁。可惜了。

顺便说一句,宋徽宗赵佶除了有三十一个儿子之外,还有三十四个女儿,这些子女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了俘虏被带去北方,尤其是公主们,更是遭遇凄惨。

再加上其他的皇室宗亲、大臣家眷,受凌辱的人群还要庞大。

这一切,都是赵佶做的孽。

你一个艺术家,当什么皇帝哟。

#辽宋夏金#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