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伤人员进行战场救护。谭薛峰 摄
“三年三步走、逐年上台阶”,民兵调整改革之初,浙江省军区定下这样的发展思路。进入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改革已进行了3年。这是上一个目标建设的截止线,也是下一段征程的出发点,要有评估和总结。
12月3日,伴随着2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浙江省第三届岗位练兵比武暨应战能力检验评估在舟山市民兵训练基地拉开帷幕。810名民兵区分陆上、海上两个赛场,在保交护路、过泊补给等11个课目上展开激烈角逐。此次检验考核,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衡量民兵建设水平的一个标尺。记者跟踪全程,探寻其中变化。
从尖子选考到全员抽考
参训场上无“个例”
“某地域多个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目标遭袭,各地市民兵任务分队迅速跨区支援!”一声令下,杭州、温州、宁波、衢州等11个军地联合指挥部前指搭乘指挥方舱向指定地域快速集结。
开设野外临时指挥作业区、建立师团两级指挥机构通信链路、展开方舱开设和伪装……参演军地领导和各任务分队民兵全部投入战位。
丽水市军地联合指挥部指挥方舱内,景宁县人武部部长张纪恩带领参谋人员处置特情;华其山纵深区域,第一次参加比武的民兵叶伟操作无人机对目标区域进行空中侦察……张纪恩告诉记者:“练兵备战,每一人都不能缺席。所有的情况处置,都需要全员配合……”
“练兵不能‘练少数兵、训个别人’。”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局长宣国民介绍,为此,他们一改由各军分区(警备区)层层挑选专业尖子拼第一、创纪录的方式,要求各县市区全员抽考,做到任务、人员、能力全覆盖,以考促训,倒逼整体实战化水平提升。
从单兵比拼到战术协同
比武兼顾“前后左右”
比武比什么?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军事训练组负责人张胜杰告诉记者:“未来战场是体系对抗,要比就比‘前后左右’的配合如何,检验整体作战能力。”
“陆上任务分队机动展开的必经道路、桥梁遭敌空袭,受损严重。”一声令下,嘉兴市民兵保交护路分队迅速前出,快速架设某型战备钢桥,同时协同部队进行伪装防护。桁架横梁、连接桥面……经过11分38秒的紧张作业,战备钢桥成功架设完毕并通过车辆通行检测。
“可惜了!在桥墩架设全体协作中慢了一拍。”以几秒之差未能赢得第一,民兵陈尧一脸遗憾:“生疏的战场环境,让许多队友没有进入状态,今后我们还真得在复杂环境下的集体磨合上下功夫,争取明年迎头赶上。”
“找出‘战场’差距,比赢得比赛更可贵!”嘉兴市南湖区人武部部长林斌坦言,以往都是以单兵战技能比拼为主,这次不一样,不仅是对各级指挥机构应变能力检验,也是民兵集体战力的一次淬火,强化民兵“兵”的属性和体系对抗意识尤为重要。
从看“分秒米”到“目标达成”
以“实战效能”为标尺
战斗运动比武考核现场,刚刚完成战术匍匐前进动作,穿戴防毒面具通过染毒地带等障碍的民兵倪正侠已是大汗淋漓。他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和4名全副武装的队友每人只有1发子弹,却必须在10秒钟内消灭150米之外的5个隐显目标!
调整呼吸、屏气凝神,5声枪响过后,3个目标命中。倪正侠感慨:“虽然成绩不理想,但闻着硝烟味,找到了上战场的感觉。”
“比武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战场的感觉’。”张胜杰表示,把比的内容向实战聚焦、比的程序向实战靠拢、比的标准向实战对表,才能促进军事训练成果深化转化。
“参赛人员没有根据战场环境作出相应的战术动作,缺少敌情观念,扣2分。”在战场救护环节,参赛人员战场意识、敌情观念不强,在接近伤员、组织救护过程中对伤病员处置不当,被裁判人员当场扣分。
“逼近实战的考评模式,不仅检验抓建成果,也挖掘了战斗潜力。”省军区领导说,从单兵角逐到应急应战成体系、成建制比拼,是对各单位3年来应急应战能力建设的集中检验和整体评估,下一步他们将以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为抓手,集聚军地各方力量,狠抓备战落实,不断提高新时代履行使命任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