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拿什么拯救韩系车失去的品牌力?

2020-12-18新闻4

这是极驾客的第2413篇文章

本就不是咸鱼,是否会有翻身的决心呢?

上周末我在安吉试驾了现代旗舰7座SUV帕里斯帝,这台车不光拥有硕果仅存的、键盘车神最爱的3.5L V6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还在性价比上高的突破天际:29.88万-32.98万压着途昂、探险者这些竞品打,配置比你高,排量比你大,空间不比你差,还是进口车。

在与现代中国的代表交流时,我也询问了现代引进帕里斯帝的目的。回答是现代需要构建品牌的上层建筑,提升品牌形象,甚至有些为捷尼赛思铺路的味道。但聊到现代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时,话语中又字里行间地透露出一些心酸。(我也和韩方确认了一下关于现代N系列性能车的引入可能性,这里先卖个关子,文末告诉你)

销售没信心、4S店死气沉沉、线索转化率低,好不容易有几个到店的,看两眼又跑隔壁丰田去了……韩系车这几年在中国市场真的太不容易了,与海外的赛场得意以及逐渐摆脱低端的迅猛势头形成鲜明对比。

韩系车在全球的崛起

韩系车在全球的崛起可以说几乎完全copy日系车。以皮实耐用、高性价比敲开市场大门,再通过推出豪华品牌、深耕汽车赛事拉高品牌定位榨取溢价。

这个套路在欧美确实成功了。在西方用户的眼里,韩系车最初可以说是廉价的代名词,几乎约等于中国部分低端自主品牌的地位。但近几年在欧洲,WRC的赛场得意加上N系列性能车叫好又叫座,现代也逐渐从能动就行的“都市代步小破车”变成了一个有着一些运动基因的中端品牌。

而在北美,经过现代雅科仕(Equus)、起亚欧菲莱斯的投石问路;劳恩斯、斯汀格的初见成效,再到如今捷尼赛思的广受欢迎(2019年北美销量超过2万台),现代集团在北美用户眼里也逐渐摆脱了廉价车的形象,逐渐成为与两田、日产平起平坐的超大型车企。

但在中国,韩系车的品牌提升之路却因为众所周知的某些政治原因戛然而止了,所有用户对韩系车的印象被定格在了三宝时代。索八、K5、迈锐宝,一旦被贴上了廉价标签就很难摆脱,这在中国市场可谓是金科玉律。而对于韩系车来说,这个标签更是致命的。

症结在哪?

韩系车的问题一直都是品牌形象不够鲜明。说到现代起亚,你只会想到——哦,卖家用车的,特点是比较便宜。没错,性价比是韩系这些年唯一的亮点,但性价比往往意味着廉价、品牌力差。

上一代K5的内饰

而产品上的同质化更抹消了韩系车仅存的吸引力,看看前几年韩国车的内饰设计,纵使价格不错、可靠性不错也很难说动消费者不加个几千一万的去买品牌认可度更高的德系、日系车。

保值率也可以反映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日系车、德系车的保值率普遍在60%以上,但韩系车在多年名列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质量排名前列的前提下,保值率依然不乐观,甚至比不过很多自主品牌,只能与水土不服的法系比惨。这也更说明了韩系车的问题不在可靠性、产品质量上,而在品牌调性、产品设计上。

为了“翻身”,韩系车做了什么

韩系车并不是“咸鱼”,它们有实力做好产品。但正因如此,我不禁担心它们是否能够放下身段,听一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呢?

我们回到开篇的话题,现代中国代表告诉我,帕里斯帝的定价策略不同于以往的现代进口车型。以往的现代进口车型其实一点都不便宜,因为它们是直接核算成本以及利润率的产物,而帕里斯帝的定价参考了国内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竞品的价格,所以可以说这台车的定价是所有目标消费群体都可以接受的(确实如此)。而产品力上的提升也确实解决了“为什么不买德系、日系而要买韩系”的痛点。看着同价位下“辣眼”的竞品:拉皮的大众、30多万没有自动大灯的丰田,帕里斯帝让我有一种“洗眼睛”的感觉,它的配置太齐全了,而且内饰设计上花了大量心血,虽然用料不算高级,但通过合理布局以及温馨的颜色搭配带给我舒适的感觉。

作为品牌门面的B级轿车K5、索纳塔也都在今年迎来了换代,早些时候我也曾分别参加了试驾会。说实话,产品很吸引人,外观炫酷、内饰漂亮、空间大、配置高、动力碾压竞品,价格封顶20万左右,可以说性价比做出来了,差异化也做出来了。如果抛开品牌的偏见,我觉得它们是同价位比雅阁、凯美瑞、迈腾等更加适合年轻人的B级轿车。加上此前反响不错的菲斯塔,靠着年轻动感的造型以及越级的动力吸引年轻人或许是韩系的一个不错的出路。

现代瑞纳的售价下探到4万元

这在合资品牌里可以说绝无仅有

另外我也从同行处得到消息,现代起亚计划精简10万元以下的车型,将整个品牌的起售价格逐步提高到10万元左右。但根据我的查证,10万以下的车型销量占到了现代集团的总销量30%左右,这在合资品牌当中属于比较高的水平,所以真的要把它们砍掉,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得找新的增长点。而新的增长点会不会是即将引入的豪华品牌捷尼赛斯呢?

品牌向上不能一蹴而就,药还得按疗程吃,韩系车的品牌提升之路还有好几年要走,变数也很多。不过诚意已经让大家看到了,身段也放下了,虽然在前有狼(其他合资)后有虎(自主品牌)的情况下不至于一飞冲天回到当年索纳塔、伊兰特满街跑的水平,但至少买韩系的理由越来越多了,夹缝中求生存,多占一点市场份额总是好事。

可惜的是,现代N系列经过考量暂时没有引入中国的计划,原话是:“中国没有那么浓郁的赛车氛围,其他品牌的入门性能车销量也非常惨淡,所以现代不会吃力不讨好的引进N系列。”手动、2.0T、LSD,什么时候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以及中国消费者才能与欧洲消费者享受同样的产品、不被差异化对待呢?或许得等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吧。

撰文:曹晨慰

#紧凑型SUV#11-20万#现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