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耍大牌”连拒两任皇帝,却是记录金地藏的第一人,他是……

2020-12-18新闻13

说起九华山

人们一定会提起金地藏

而说起金地藏

所有事迹的来源

都要上溯到一个人的著述

他,就是 费冠卿

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

一个为母亲守墓的孝子

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

走进他的故事

费冠卿,字子军,别号征君, 九华山人,约出生于唐代宗大历(767-779)年间的早年,具体生于何年无确凿史料记载。

年轻时同莘莘学子一样,热衷于科举,渴望入仕,却屡考屡败,又屡败屡考;十年寒窗苦无功名,无颜给家中父母写信。

元和二年(807)他及第进士,受到皇帝召见。

正当将要授官之际,收到家书说母亲病危,他来不及告假,星夜驰归家乡。 回家时,母亲已经病逝安葬,他便在母墓旁结草庐守孝。守孝期满后,决心不再回朝做官,执意归隐,并在九华山少微峰下筑有书堂,用于著述和教学。

长庆二年(822),御史李仁修了解到费冠卿的孝行,便上疏朝廷,向唐穆宗推荐他,穆宗也认为他“峻节无双,清飚自远”,便下诏命,征召其入京任右拾遗(相当于谏官,八品)。

费冠卿接诏后,说:“我干禄欲以养亲耳,今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婉辞不就。时人以其“征召不出”,尊为“费征君”。

费冠卿“征诏不赴”、“归隐九华”的行为引起了当时社会的轩然大波,有人觉得认为他是白白浪费了才能,有人敬仰他性情高洁,是名士典范。

费冠卿与朝中甚少往来,唯有萧建一人例外,他与费冠卿为知交,同样屡试不第而后得官,常和费冠卿有书信来往。现存《寄费冠卿》一诗,意为邀请费冠卿为其摹写九华美景。

正是由于这样的缘由,费冠卿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答萧建问九华山》:

自地上青峰,悬崖一万重。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

飞狖啼攀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瘁瘁,近瀑雨蒙蒙。

径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泉鱼候洗钵,老玃戏撞钟。

外户凭云掩,中厨课水舂。搜泥时和面,拾橡半添种。

渡壑缘槎际,持灯入洞穷。夹天开壁峭,透石蹙渡雄。

涧蔼清无土,潭深碧有龙。畲田一片净,谷树万株浓。

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寒炉树根火,夏牖竹梢风。

边鄙畴贤相,黔黎托圣躬。君能弃名利,步晏一相逢。

这首诗 详细描绘了九华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水乳交融的景象,为诸多后来名人所不及。而他的另一重要著述——《九华山化城寺记》,博采乡言,翔实考据,生动描写,为金地藏在九华山的真人事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费冠卿的这“一诗一文”对九华山有着不可磨灭的文学贡献。而他的隐居事迹,也成为后世典范,深深影响着后来的吴钟、刘放、陈岩等,他们或著书立说,或专攻教育,如一股股清流,汇聚成九华山独特的隐士文化。

编绘 | 庄凯强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