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历代客观的版图一览:明朝的新地图值得欣赏

2020-12-18新闻9

目前中学使用的历史教材基本都是采用谭其骧版的地图。谭版地图存在许多不客观的因素,存在许多地图开疆的现象。对此,小编自己选择和制作了一些相对客观的版图,形成从夏朝到清朝时期的一系列版图。

夏朝的版图,明确来说不是疆域范围,而是活动范围。根据许多历史记载,夏朝大概活动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的区域,以洛阳盆地为中心,所谓“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可见夏朝的中心位置应该在洛阳一带。

夏朝形势图

对于商朝的疆域,《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这里的孟门是山西和陕西的交界一带。总体来说,商朝的疆域位于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一带。有的地图将商朝画到了长江流域,这明显是将其他的方国也算了进来。

夏商形势

西周地图,目前国内大多数都是绘制了西周分封地图,没有画西周的版图。小编认为,西周地图大概是商朝区域加上关中一带,汉阳诸姬组成的版图。而楚国、徐国等南方民族长期和西周为敌,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都长期征伐楚国和徐国,两国也长期称王,和周王并列。因此,小编认为这不算是西周版图。另外,东北方向,最远到达燕国一带,以北就是商朝的残余力量孤竹国和山戎、箕子朝鲜等,分封燕国的目的就是为了阻碍他们南下。

西周版图

春秋时期国家很多,因此一般的地图都只标注大国,一般画的也是春秋后期的地图。这个时期,齐国吞并了山东半岛各东夷国,楚国吞并了汉阳诸姬和东南许多小国,秦国开拓西戎,晋国向北狄地区扩张,燕国在齐国的帮助下吞并了孤竹、山戎;吴越在东南崛起。

春秋

战国时期的,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秦国将巴蜀、义渠纳入版图、楚国吞并越国、赵国征服中山、娄烦、林胡,占领河套地区;齐国向淮上小国扩张,一度兼并宋国;燕国向辽东进发。战国七雄扩张的版图奠定了后来内地的基础,也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战国

秦朝在统一六国之后,继续收复河南地(河套),南征百越,最终形成了“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广阔疆域。谭其骧的秦朝版图最南到达中越边界,没有包括交趾但是包含云贵,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汉书》记载,秦朝的象郡在汉朝被拆分为了交趾、九真、日南(也就是《史记》中的北向户)三个郡,都位于今天越南境内。而秦汉时代的云贵是“西南夷”,有夜郎、滇国等国,不算秦朝版图。

秦朝版图

汉朝初期的版图也就是战国七雄版图的总和。汉武帝时期,经过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取得河西走廊。又灭南越国、箕子朝鲜,征服西南夷地区,将西域纳入了势力范围,版图达到了巅峰。东汉时期,西域和东北、河套、日南郡、海南岛有所收缩,但是在西南获得了哀牢国。总之,汉朝的版图在秦朝的基础上几乎扩大了一倍,大约有560万平方公里。

汉朝版图

魏晋时期的版图,目前出现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西域的,魏晋到底有没有控制西域。谭其骧版的魏晋地图将整个西域划入版图,而其他版本则一点也没有画。但是魏晋在西域的东部设置过管辖机构——西域长史府、伊吾县、戊己校尉等,虽然当时魏晋无法控制这个西域,但是能够管理西域东部对后世影响深远,后来的后凉、北魏、隋唐、元朝、明朝都一度将西域东部纳入其势力范围或者版图,成为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据点。

西晋地图

东晋时期,中原大乱,五胡乱华,出现了十六国。到了南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进入了北朝,南方的东晋也被南朝取代。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和东吴、东晋并称“六朝”。北魏后来分裂,分别被高氏和宇文氏控制,最终建立了北周和北齐。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前期

南北朝后期

隋朝建立后,再次统一南北方。隋朝的疆域“东起辽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据交趾”。比秦朝的疆域更大一些,突破了400万平方公里。而谭其骧画的隋朝版图向西远远超过了敦煌,其原因是隋炀帝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不过四郡的控制如何还待研究。

隋朝版图

唐朝的版图,古文献记载“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高丽、渤海是也。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敦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龟兹,是西过汉之盛也。”也就是南北和汉朝差不多,东边不如汉朝,西边超过汉朝。我们可以将唐朝范分为疆域和势力范围理解,唐朝的疆域主要在阴山以南,不包括辽东,但是包括西域的西州、伊州、庭州,这里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基地。而唐朝的势力范围就曾经到达了漠北、朝鲜半岛、西域等地。谭其骧将唐朝版图画到了吐火罗(阿富汗)和中亚,实际上,吐火罗在唐高宗时期就被阿拉伯帝国占领的,石国和怛罗斯已经是唐朝势力范围最西边。

唐朝版图(浅红色为势力范围)

南北宋朝的版图相对画得十分可观。

对于元朝的版图,谭版画到了北冰洋沿岸,这是十分不客观的。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谭其骧的地图受到政治的影响。元朝时期,郭守敬在全国建立了27个观测站,其中最北的在北海,根据《元史·天文志》记载,“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影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根据推测,北海大约在北纬63度左右。另外,有人提出元朝记载有人看到极昼现象,小编认为,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疆域,我们看到月球,也不可能说月球是我们的。

明朝疆域,历史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这里的吐番是指元朝的吐番宣慰司,明朝初期已经迁徙到了河州(今临夏),朱元璋设置了河州诸卫。大碛也就是戈壁滩,是漠南和漠北的交界。意思就是明朝前期疆域北到戈壁滩、南到安南、西到临夏、东到鸭绿江。后期不断丧失领土,大概只有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黄色为势力范围或者失去的土地)

清朝的疆域,资料是这样解释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后疆域达到极盛,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诸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地区,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国土面积达1316馀万平方公里,晚清1908年缩减为约1135万平方公里。”

#明朝#版图#客观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