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3岁雄安啥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率视察团来探究竟

2020-12-18新闻6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

当前,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蓝图下,这片热土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化?

11月16日-19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领的全国政协台盟台联侨联界党外委员视察团赴河北、北京进行实地视察,深入了解情况,以期为更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今年,雄安3岁了。3岁新生的他,如今长成什么模样?

11月16日下午5点20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率领的全国政协台盟台联侨联界党外委员视察团走进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虽然已是夜色降临,但是,近千个塔吊林立,灯火辉煌,工人们依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看着这震撼的场面,让人真切感知到他们所迸发出的能量。这种能量,叫雄安速度。

100天建成一片建筑群,1年修好一条100公里的高速公路,3年造林32万亩……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在雄安连续达成。

视察团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商务服务中心建设现场考察。

“过去3年,有超过10万名施工人员,昼夜工作在这里。有超过90家央企,明确表示‘雄安建设不缺席’。”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峰表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市域外”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十大工程顺利推进,涉及的67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在2019年11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能否真正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视察团在雄安规划市民服务中心参观雄安新区规划展览。

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759家,疏解提升市场631个、物流中心122个……6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交出一份亮眼答卷。“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在减量中倒逼集约高效,北京与津冀产业协同蹄疾步稳。”刘伯正表示,2019年,三地经信部门签署《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已成为首都调控人口的基本思路。2016年到2019年,北京人口减少近80万人,平均每年外流2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随产业转移向河北的燕郊、大厂、香河、廊坊等热点区域。

6年来,一批产业协作标志性项目在河北开花结果。据了解,总投资74亿元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投产;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首钢京唐二期一步工程、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9773个,2452家北京投资企业落户雄安新区,有力促进了河北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实体支撑。视察团表示,历经6年发展,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三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特别是今年,京津冀三地加强区域疫情联防联控,携手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稳步恢复。

同时,视察团也表示,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仍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要任务。三地应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特点,做好与“十三五”相关规划的延续衔接,形成整体谋划,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为产业协同发展谋新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协同目标,是利用京津产业优势实现河北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台联会长高峰表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三地分工合作下的创新驱动发展,因此,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如何打造这个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呢?能不能找到一个支点?我认为,这个支点就是雄安新区。把北京、天津的一些高端高新产业转移到雄安,通过雄安再辐射到河北。雄安新区要以产业技术和模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吴国华表示,要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生态涵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生态与科技之城新局面,缓解“大城市病”。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全面剥离一般制造业,同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合力。

“‘转得出’和‘接得住’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现实情况是转不动、接不住。”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侨联副主席魏英杰看来,“京津向河北疏解的多是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河北更愿意承接的是高精尖产业,虽然勉强承接了相关产业,但由于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办事,导致某些落地项目停滞不前或迟迟不动。疏解京津的高端产业,对于三地城市群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了,北京的压力才能变小。”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导向是要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未来的世界级城市群,这就需要京津冀地区要有高度的产业互补性,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新发展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郑平建议,“十四五”期间,京津冀三地要在产业规划阶段统筹开展分工配套,深化协同创新研发,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产业生态链。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表示,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协同创新引领产业协作,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种创新要素在三地集聚和顺畅流动,让京津冀三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记者:孙金诚

编辑:莫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