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秦赋:秦始皇一生四次遇刺,一次比一次凶险,荆轲刺秦只是其一

2020-12-18新闻5

以秦始皇为主角的历史大剧《大秦赋》正在中央八套热播,在经历了冗长的宫斗以及三角恋情之后,秦始皇嬴政终于大权在握,宣布向六国开战。按常理估计,荆轲刺秦的戏码应该即将开播,只是不知《大秦赋》剧中对此会如何演绎。

在历史上,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而后废分封,设郡县,施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政策,为华夏民族的统一和融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秦始皇在功成名就后好大喜功,苛政虐民,多行不义,也激起了百姓们对他的强烈不满。在他的统治期间,民怨郁积,暗流涌动,各地反抗此起彼伏。仅有史料可查,针对他个人的暗杀行为,就达四次之多,而且一次比一次凶险。

那么,这些刺杀行为具体都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又如何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一一盘点和梳理!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已亡韩灭赵,燕太子丹看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雄心和意志,认为嬴政不死燕国必将为秦所灭。于是卑词重币,乞请当时著名豪侠之士荆轲入秦,以刺杀嬴政。

荆轲来到秦国,用叛逃秦将樊於期的人头取得了信任,蒙秦始皇接见。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中,借献图之机突然发难。

秦始皇奋力挣开,绕柱急走。荆轲追赶中被待医夏无且的药囊击中,行动稍缓。秦始皇乘机拔剑刺伤荆轲,左右大臣一拥而上,将荆轲团团围住。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被肢解而死。

荆轲刺秦是秦始皇第一次遭遇刺杀,也是最为著名的一次。虽然这次暗杀与事无补,燕国终不免被秦所灭亡的命运。但荆轲不畏强权,奋击暴秦的铁血豪情,千百年来却一直为国人所称颂。

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他精通乐理,尤善击筑。所谓筑,是战国时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弦乐器。筑上共有十三根弦,以竹尺击弦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

高渐离与荆轲常在燕国市集中的酒肆里开怀畅饮,荆轲醉后悲歌长啸,高渐离则击筑以应和。听到演奏的人,无不为高渐离高妙的音乐才能所倾倒。

荆轲刺秦失败身死后,高渐离因为善于击筑而为秦始皇所知。秦始皇弄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到秦宫中来做乐师。时间一长,秦始皇就对高渐离失去了警惕之心,允许他可以靠近自己的身边。

高渐离暗中在筑中灌满了铅,当听到秦始皇靠近自己时,突然扑上去用筑猛击。不过,因为眼盲判断不准方位,未能打中,高渐离因此被杀。

从此之后,秦始皇“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每天都生活在猜忌与恐惧之中。一个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任其羞辱玩弄的盲人,却突然暴起想要了他的命,高渐离大概是给秦始皇的心里留下最深阴影的一个人了。

因为眼盲的缘故,自始至终,高渐离的刺杀就不可能成功,似乎他的牺牲也很无谓。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人才更令人敬重。这大概也是孟子所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本意吧!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己经统一天下整整三年了。此时,六国已灭,四海宾服。秦始皇大兴土木,奴役天下的同时,开始四方巡游,以炫耀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车驾经过河南阳武县博浪沙时,忽然从路边的树丛 中飞出一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砸中秦始皇车队的副车,秦始皇因为没有坐在这辆车上而幸免于难。

策划此事的人名叫张良,是原韩国丞相之子。韩国被秦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家财,到处寻找武艺高强之士。

后来,张良在淮阳遇到了仓海君,这位仓海君大概是一位东夷部落的酋长。在他的推荐下,张良结识了一位擅使铁椎的力士。

张良重金收买了这位力士,让他同自己一起到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不料却只击中副车。张良见一击不中,当机立断马上逃离。秦始皇大怒,令人四处搜捕,“大索十日”却一无所获,最后只能屠尽博浪沙方圆三里内所有居民了事。

张良在几次刺秦的策划人中算是最聪明的一个了。他头脑冷静,能审时度势,一击不中马上全身而退。未算胜先算败,提前留好退路,就算秦始皇权势滔天,却也奈何不了他。司马迁称其“运筹筴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算是恰如其分,并非溢美之词。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带着四名武士,微服出行。途经渭城兰池坡时,再次遇到袭击。对于这次袭击的规模,《史记》没有明言。不过,根据后文所述的结果,“武士击杀盗”来看,这次袭击的规模应该并不大。

能被秦始皇随身护卫的区区四名武士击杀,估计其人数绝不可能多,仍然是一种独狼式的暗杀。事后,秦始皇下令“大索二十日”,最终还是没能抓到主谋之人,只能不了了之了。

秦始皇的“兰池遇盗”,一般认为并非是偶遇盗贼,而是针对秦始皇有预谋的暗杀行为。能掌握秦始皇的行踪,则说明在秦始皇身边内侍中应该存在有内应。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秦始皇统治并非铁板一块,应该存在着激烈的内部矛盾冲突。

退一步来讲,即便这只是一起偶然事件。五个人出行于咸阳近郊,居然会遇到盗匪,并面临生命危险,起码也说明秦始皇对天下的控制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安稳。

真实情况应该是,大秦天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犹如积薪于原野,只需一簇小小火苗引燃,便会烧起熊熊烈火。

这些刺杀行为,虽然都因为秦始皇的防卫严密而归于失败,却也间接地向后世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对待百姓残忍暴虐的行为必须会遭到反噬,这也让后世的统治者们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思量再三。从这个角度来看,荆轲、高渐离们飞蛾扑火般的刺杀行为,也并非没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秦朝#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