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葛亮形象的崛起抹杀了谁?看三国演义背后的蜀汉二主

2020-12-18新闻19

正史中,诸葛亮仅仅是三国众多名臣中的一员,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虽然重要,但并未像三国演义中神化得能够左右时局、刘备离了他万事不成的地步。

诸葛亮如何演化为足智多谋、出入神化的千古一相呢?还得从隋唐的科举制度说起。

隋唐时期,魏晋延续下来的门阀政治被打破,科举制度的兴盛让每个读书人都获取了上升的机会和渠道,建功立业对每个知识分子来说,都成为一种可能。

几乎每个文人都希望自己的满腹才华被皇帝发现,给他们治国平天下的舞台,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恰恰成了这一理想最完美的践行者。

为了满足凌云壮志待薄发的心理,诸葛亮就成了寄予抱负与渴望的对象。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拔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各种诗歌中,对诸葛亮的赞美之词层出不穷,唐以后借此明志之风更是越演越烈,仅陆游一人就写了至少14首颂扬诸葛亮的诗词。

宋代勾栏瓦肆的发展,带来了市民文化的繁荣,打打闹闹、你争我斗的三国话题,通过说书、百戏、杂剧、影戏等民间艺术,引发下层社会的浓厚兴趣,成为全民热衷不衰的经典话题。

于是,三国中的人物形象便被大众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喜好进行取舍改编,成了一种与真实历史全然不同的通俗文化形象,最终在集大成者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定型为足智近神、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不可磨灭形象。

诸葛亮形象的拔高和崛起,却改变了正史中刘备、刘禅二主的形象,抹杀了二主建功立业的功绩。

小说中,为突出诸葛亮的完美形象,过分强调了刘备宽厚仁德、礼贤下士的品格,几乎忽略了他权谋老辣的枭雄气势,成了一位依赖于诸葛亮、只占有道德高地的明君刘皇叔形象,有时甚至还觉得有些窝囊。

其实,正史中的刘备不窝囊,略点一二便可知。

1

、周瑜嫉妒的应是刘备,而非诸葛亮。

诸葛亮借东风,周瑜对其叹服与嫉妒,正史中毫无痕迹可寻。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恨,正史中更是匪夷所思的事。

因为此时的诸葛亮资历尚浅,担任军师郎将一职,只是负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后勤工作,和周瑜根本就构不成竞争关系,而周瑜的比拼对象,是在荆州颇具影响的刘备。

当时,周瑜虽然占据着荆州最富庶的地区和沿江的多数军事要塞,但是,由于刘备强大的人格魅力,把荆州的各路人才都汇聚在了他的帐下。

接着刘备又娶了孙权的妹妹,请求孙权让自己都督荆州。

孙权面临北方曹操的巨大压力,正想把荆州给了刘备,谁料周瑜不愿意了。

刘备都督荆州,不就意味着周瑜在荆州权力的全面溃败吗,周瑜立即向孙权出计,用荣华富贵把刘备软禁起来,自己指挥关羽、张飞,结果方案被否定。

一计不成,周瑜又出一计,联络马超一起征服巴蜀,此计得到孙权认可,但周瑜很快就病故了,计划也不了了之。

2

、永安托孤彰显刘备的政治智慧

永安托孤时,蜀汉政权处在内外交攻的“存亡之秋”,灭顶之灾真可谓是一触即发。

在极端危机之下,刘备做出永安托孤的决定,是一次缜密而细致的政治安排,表现出来的是惊人的政治智慧。

刘备临终前清晰地认识到三国鼎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承认天下大部分已被篡夺的现实。此时明确“北伐讨贼,兴复汉室”的国策,一是为弱小的蜀汉政权找到了合法存在的理由,二是可以团结在北伐的旗帜下继续前进。诸葛亮主持的复兴汉室的事业越是成功,正统汉室君主刘禅就越不能被取代。

后人对蜀汉政权的认可和褒扬充分显示了刘备的英明和远谋。但是,我们多数人对托孤之事关注的是诸葛亮的临危受命,而忽略了刘备的枭雄伟略,原因难道不是诸葛亮完美形象的无限放大吗?

刘禅,更是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一切都服从、听命于诸葛亮,在诸葛亮完美形象的映衬下成为愚钝无能的庸君。

试想,群雄割据、战争连连,而刘禅能在西蜀稳坐江山41年,其中29年是在没有诸葛亮辅助之下独自支撑,定有过人之处,不是能君,也绝非庸君。

1

、刘禅并非愚钝,而是胸怀韬略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多次肯定过刘禅的聪颖。诸葛亮和陈寿都非阿谀之辈,其言是可信的。

危机重重下,刘禅登基,推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政策,又“南征四郡”稳定社会,友邦也纷纷交好,蜀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这其中,虽然诸葛亮的功劳非常重要,但是托孤重臣与年少新君的相处也不是一个巴掌拍得响的事,离不开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也离不开刘禅的宽仁尊重、顾全大局。

诸葛亮北伐失败,刘禅出言安慰,在诸葛亮的一再要求下,才同意他自贬三级,但不久诸葛亮打胜仗后,刘禅立即恢复其原职,颇能体谅臣子、笼络人心。

2

、刘禅也是有政治手腕的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开始自摄国政,将诸葛亮的势力一分为二,分别由蒋琬、费袆各担一半,一个负责行政,一个负责军事,让两方势力相互制衡以达到内部稳定的目的。

蒋琬去世后,刘禅干脆将行政权收回自己手中,直接避免了权臣,加强了皇权。能有此作为的人,绝非平庸之辈。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蜀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