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秘境墨脱:这位扶贫民警好样的!

2020-12-18新闻26

近三年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安局共派出49名民警到墨脱县背崩乡的格林村等五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们心系群众、迎难而上,在“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事业中,留下了坚毅的身影和坚实的足印。

墨脱,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环绕,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曾被称为最难以到达的县城、“高原孤岛”。如今的墨脱虽然已通公路,但冬季的雪崩、夏季的泥石流,导致进出墨脱仍然十分困难,也影响了墨脱的经济发展。

驻村扶贫民警能给昔日的贫困山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日前,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在位于雅鲁藏布江畔、群山之间的格林村,对林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级警长、格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家斌进行了专访。

打消顾虑 赢得信任

9月20日,林芝市公安局民警、格林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家斌与村民谈心。

记者:还记得是哪天启程到墨脱的吗?

黄家斌:去年1月13日,从单位出发,然后在这边过的年。

记者:从林芝市到格林村,走了多长时间?

黄家斌:300多公里的路,走了两天。当时扎墨公路正在施工,路况非常差,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雅鲁藏布江。

记者:第一眼看到将要工作生活两年的村子,什么感觉?

黄家斌:当时从远处看,这个村子四周环境非常漂亮,像世外桃源,然后走进村子,看到牛羊都是散养,观感上还是有些脏乱。我们驻村工作队住的是个木板房,漏风漏雨的那种,炉子一点,满屋子都是烟。老鼠特别多,睡觉时一会儿从头上跑过去,一会儿从脚下跑过去。现在我们搬到新的宿舍,吃住条件好多了。

记者:村民对你们有啥印象?

黄家斌:来的时候,我比较白净。村支书说,你怎么这么年轻,是不是才毕业的?他们不大相信我能干好。

记者:那你是怎么打消村民顾虑、赢得信任的?

黄家斌:从小事做起。我们来的时候刚好是寒假,了解到很多家长都不识字、不会辅导孩子学习,我们入户走访的时候就帮个别孩子补习一下,后来干脆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补习班,帮着村民把孩子看起来。

记者:看孩子看起来是小事,但在村民眼中,孩子的事就是大事。

黄家斌:对。大孩子开学后,其他孩子因为到背崩乡上幼儿园不方便,就待在家里,大人下地后没人看管,也担心孩子的安全,我们就让他们到补习班来。后来我们向墨脱县教育局汇报,他们来人考察后选派了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一起给孩子们上课。

记者:听说你还为孩子们争取到了一大笔长期助学金?

黄家斌:是的。有个公安大学的校友,去年问我在忙什么,我说在扶贫,他说想资助贫困孩子。就这样开始了前期工作,后来逐步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校友和爱心人士,现在已经筹集到120个长期助学名额,总费用达700多万元,已经结对帮扶102名学生。这项活动不仅惠及格林村,还包括背崩乡的所有村庄、周边乡镇的部分村庄。

党建带脱贫 招招促发展

下班后,黄家斌与村民跳起了民族舞。

记者:村两委干部的素质能力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开展。

黄家斌:是。驻村后,我们了解到,这个村党支部以前曾被墨脱县委确定为基层党组织政治软弱涣散村。村两委班子的识字率不高,村民的识字率更低,村干部经常在外面打工,不在村子里。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打算先抓党建,以党建促脱贫。

记者:都采取了什么办法?

黄家斌:我们组织村党支部通过开展军警民共建、健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办好周二周五的“红色夜校”等措施建强堡垒。我们还将致富带头人、退役士兵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多杰平措退伍后一直从事运输业,后来被发展成党员,带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跑运输增加收入,之后又被培养成后备干部,如今当选为村主任。去年格林村党支部首次被墨脱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记者:村里的茶园今年有了收获?

黄家斌:是的,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户增收三四千元。我们刚来时,考察这个村的扶贫产业,听说有385亩茶园,刚种下茶苗。我们就去茶园调研,看到茶叶树只有十几厘米高,半死不活的。

记者:原因是什么?

黄家斌:村民没有定期施肥、除草,牛马等牲畜都在啃食茶苗。我们分析后,研究制定了茶园管服方案,要求党员和驻村工作队每天派一个人去巡逻,把牲畜赶出来,定期让老百姓除草施肥。现在基本不用我们操心了,村民自己主动去打理了。

记者:你们还帮村民建了村里第一个鱼塘?

黄家斌:我们了解到村民喜欢吃鱼,经常去雅鲁藏布江钓鱼,因为江边都是悬崖峭壁,很危险。我们想试一试,看能否拓宽增收渠道,就请在附近施工的中铁十四局工程队帮我们挖了个鱼塘,放了400只鱼苗进去。现在鱼长得很快。

记者:听说你们种的食用菌发芽了?

黄家斌:格林村有3.8万亩原始森林,我们想靠森林吃森林,就请专家来调研。专家看到野生灵芝、蘑菇特别多,让我们试种了一批灵芝,然后都长出来了。专家还说猴头菇市场比较好,价格高,我们就通过相关部门争取到1万多块钱的资金,然后购买了菌包,目前已经长出来了。

带着村民干 扶志又扶智

黄家斌展示他与村民悉心呵护的小鸡。

记者:驻村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黄家斌:最大的挑战就是和村民的思想碰撞。我们的一些点子出给他们,他们总是觉得不可行。像我们买来孵蛋器,村民就不相信,觉着即便孵出小鸡也养不活,后来我们养活了,他们才开始感兴趣。就是要带着他们干、激励他们干,通过实实在在的效果来改变大家长期沿袭下来的一些观念。从开始到现在,差不多孵化了1000只小鸡送给村民了。我们想打造成一个村集体产业,专门孵化小鸡对外出售。

记者:我们看到村中很多果树上都结了果,有的村民门口还种了花,以前一直就是这样的吗?

黄家斌:我们刚来时,这个村子因为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后房子都非常新,但是院子里都是建筑垃圾,村道上乱堆乱放,影响了村容村貌,我们就想美化一下环境。我老家是河南农村的,老家的庭院经济发展得特别好,我想在这边试一下,就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多种一点花草,没条件的种一些瓜果蔬菜。我们驻村工作队首先把门口的荒地利用起来,作为示范,成功后,把菜送给村民。村民说以前是他们给我们送菜,现在我们给他们送菜,特别感动。村民们都很朴实,我给次仁央宗大妈送了一筐青菜,她感动得直流泪。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

记者:村里的爱心超市是怎么回事?

黄家斌:每年,有关部门、领导上门慰问村民,都送一些食用油、日常用品。我们感觉这样直接给效果不好,有的人拿习惯了,就懒惰了。我们就建了爱心超市,规定村民可以用积分换取超市里的物品,现在已经分发了2万多元的物品。村民在院子里种花种草、帮助他人可以挣取积分,参加学习、孝顺父母、重视教育和参加村集体活动、党日活动等都可挣取积分。

记者:你想了很多点子,这些点子基本上都发挥了作用。

黄家斌:对,而且一环扣着一环。比如圈养牛羊等牲畜,这个村子共有32户121人,近300头牲畜,以前都是散养的,影响村容村貌,而且传染包虫病,特别是影响和谐,经常出现啃食别人家庄稼、树木的情况。我们刚开始让村民圈养牲畜时,村民说散养是传统习惯,凭什么要关起来?我们就和村干部商量,让村里的党员配合开展这项工作。有些党员也不大愿意,但是通过工作,全村党员都做到了,老百姓跟着就把这事做好了。其他工作,包括庭院经济和孵鸡养殖,还有爱心超市,都是挂钩的。你上夜校学得好,就会有爱心超市积分。你茶园建设得好,也可以多积分。

记者:这一年多来格林村变化非常大,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黄家斌:通过将近两年的接触,老百姓的思想转变很明显,这很重要,很有成就感。

舍小家 顾大家

记者:远离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到边境地区帮扶,会不会有孤单或者想家的时候?

黄家斌:有,特别是家里出事时,比如孩子生病、父母亲住院,有一种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的感觉,想帮,但太远,帮不上。父亲在林芝,母亲和妻子都在河南老家,妻子带着孩子,照顾老人,我走的时候孩子才两岁,现在孩子四岁了。

记者: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黄家斌:今年3月16日,我母亲癌症做手术时,我姐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当时这里有雪崩,就是想回也走不了,当天晚上一夜没睡着。后来手术很成功,母亲打电话,让我安心工作,心情才平静下来。那段时间,就是心情特别急躁,恨不得马上回去,但是村里还有工作等着我,又走不了,内心非常挣扎,有一种撕裂的感觉。

记者:看到一个视频里,你儿子在号啕大哭,说要去找爸爸。

黄家斌:当时我在老家探亲,接到组织电话要求全员在岗配合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当天下午就坐车返程,孩子睡醒后看我不见了,就哭着找我。有时候,夜深人静,想孩子的时候就看看手机里的视频、照片。

记者:作为父亲,不在孩子身边,缺席孩子的成长,会有遗憾吗?

黄家斌:就感觉孩子是在老婆的朋友圈里面长大的。我是从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孩子长高了、长胖了,或者生病了、瘦了。

记者:你感觉脱贫攻坚经历带给你个人的财富是什么?

黄家斌:最大的收获就是做群众工作,现在每家每户都把我当亲人一样看待。我休假回来,他们都过来看我,家里有好吃的就让我过去。

记者:你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说到“我们村”,是把自己当成格林村村民了吗?

黄家斌:我现在觉得自己就是格林村的一员,群众对我越来越认可,越来越喜欢。很多群众,杀只鸡或钓到了鱼,就打电话叫我们一起去吃。

记者:格林村村民给你起了一个门巴族的名字叫白玛旺堆,你喜欢这个名字吗?

黄家斌:白玛是莲花的意思,旺堆是有福气的智者,寓意品行高洁有福气的智者。村民们给我起这个门巴族的名字,就是对我工作的认可。

记者:村民说,如果你离开这里,他们会舍不得。将来你离开这里时,会不会感到不舍?

黄家斌:有时候,我也想这个问题,因为年底要走,挺舍不得的,感觉这里已经是我的又一个家了。

本报融媒体报道组记者:邵清滢、孙贵田、刘建伟、李昌林、张铮、姚鹏

#扶贫#黄家斌#墨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