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刘邦为什么能驾驭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

2020-12-18新闻12

在中国历代开国帝王里,汉高祖刘邦显然是个常被“看低”的人物。比如在元曲《高祖还乡》里,堂堂“汉高祖”刘邦,就被活活塑造成个偷鸡摸狗的无赖形象。那“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的叫骂,也叫古代吃瓜群众们喜闻乐见数百年,坐实了刘邦“无赖”的人设。

放在正史记载里,这位大汉朝的开国皇帝,除了日常喜欢骂娘,也不少“浪一把”的时候,比如还是“沛公”时,他打进咸阳城后就开始浪,楚汉战争早期时拿下彭城,他进了彭城后又继续浪,然后被项羽的三万铁骑打得稀里哗啦,差点老本儿都赔进去……

可以说,刘邦这位“领导者”,无论正史野史,说起毛病甚至丑事儿,桩桩都能总结出一筐。可叫好些后世读史者眼气的是:这么个看似一无是处的领导者,身边却聚集着大把人才。无论是张良、萧何、韩信组成的“汉初三杰”,还是陈平、陆贾、周勃、灌婴等文臣武将,各个都是一身本事。聚在一起,就是那个时代最为优质的人才团队。这么个“有毛病”的领导者,凭什么这么好命?

这事儿,拥有“汉初三杰”“兵仙”等一堆荣耀称号的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就有过精辟论断:“陛下(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别看刘邦打仗不咋地,可他就会“管会打仗的人”。管他“战神”“兵仙”“智囊”“名相”,照样都管的服服帖帖。

那么,如此高难度,刘邦又是怎样做到的?比起各类“鸡汤文”里,刘邦被总结了千百遍的“精明手段”,其实刘邦第一个厉害之处,就是简单两个字:自知。确切说,就是知道自己哪里不行。

兵法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好些谋略斗法,都为了“知彼”,其实对于领导者们来说,“知己”才比“知彼”更难。比如某个至今常惹来同情泪的“亡国英主”,刚登基时就牛得不行。大臣捧他“像汉文帝”,结果惹得他不高兴,又吹他“像唐太宗”,他又大怒说羞与唐太宗为伍。眼眶子高到如此地步,做事当然瞎指挥,几次一把好牌的关键战局,他瞎指挥到打稀烂,最后葬送江山,来了个悲戚戚的“君王死社稷”。

而刘邦却不同,哪怕韩信当着他的面说“你就能带十万兵”,他一万个不高兴,却也捏着鼻子认了。汉朝立国后的庆功宴上,他更说出了那段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等于是当着整个团队的面,承认自己“哪里不行”。

这份“自知”,可不只是谦虚,更不是为了“给面儿”。正是因为“自知”,所以对于优质人才,他也敢于放手——楚汉战争的战场上,他敢对身在关中后方“一肩挑”的萧何放手,所以关中雄厚的粮食,才会源源不断运来,一次次给被揍得遍体鳞伤的刘邦放手。更敢对手握重兵的韩信放手,给韩信充分放权,让他得以完成战略大迂回,一口气奠定胜局……

如此“放手”,史料上多是简简单单几句话,看似十分轻松,稍微设身处地就知道,每一次都是对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甚至看楚汉战局就知道,为了韩信能“撒欢打”,刘邦好几次其实是把自己置于险境。为何如此放心?也因为他早明白这其中道理:打仗韩信行,我不行,管好他就行!

这种“魄力”,比如换成某个“亡国英主”,那肯定是三天一道“严旨”,五天一道“严令”,急眼了还派太监死催,好好的战略计划折腾个乱七八糟。相关历史场景,比起放手的刘邦,差距何止一千八百年。

如果说对“汉初三杰”的“放手”,还不算让人意外,那么对陈平的“放手”,就更彰显刘邦的魄力:当年投奔刘邦的陈平,还只是个“有前科”的小人物,日常惹的非议更不少。但当陈平献反间计,请求用重金在楚营里“买谣言”,离间项羽与其“亚父”范增的关系时,刘邦当场拍板,先拨给陈平四万斤黄金,而且明明白白告诉陈平,这钱你随便用,不用报销,无需查账,只要把事儿办成。

如此豪气,与其说刘邦会看人,不如说他更懂“我不行”:项羽身边有范增在,这仗我就不行,只要能搬掉范增这“绊脚石”,四万斤黄金算什么?能“自知”,才能算得清账,沉得住气,当然,更管得住人。

而与这“自知”一样重要的,就是刘邦的另一个优点:格局。

虽然在现代创业时,“格局”这词依然是个“热词”,“提升格局”更是多少创业者的追求。可刘邦这样一位读书少,大半辈子都在小乡下的“亭长”,真的能有“大格局”?这事儿,可以听听“汉初三杰”里的另一位——张良的评语:“沛公殆天授”。

早年的张良,还曾经为“韩国复国”奔走,与刘邦的相识,不过一场偶遇。但就是在短暂交往里,读透《太公兵法》的张良,给刘邦讲了些其中的思想,但刘邦不但能迅速领悟执行,甚至还可以举一反三。几次交往下来,深信刘邦“天授”的张良,也从此对他死心塌地——刘邦也许读书少,但从不缺少思考,面对残酷的变局,他一直努力接受宝贵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样的团队,才真有前途。

所以,不缺少思考的刘邦,当然就不缺少格局。就以楚汉战争来说,后人常津津乐道刘邦“只能带十万兵”的军事水平,惊叹于韩信等人一场场惊艳的战场奇迹。但这样的奇迹,恰恰是建立在刘邦强大的格局能力上。比起项羽“万人敌”的武勇来,刘邦在战略层面,却是始终高出一筹:先是迅速拿下关中平原,让巴蜀关中连成一体,成为汉军充足的大后方,这下才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建立起对项羽的战略优势。

甚至,就是在刘邦惨遭彭城之败,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后,他也迅速做出应对,一是巩固荥阳防线,依托充足的物资补给,与项羽打起相持战。二是派使者联络英布等人,给项羽的后方来个窝里反,把战火燃烧到项羽的后方。三是韩信率军北进,开辟第二战场。特别是随着韩信击败龙且,平定齐地,楚汉战争的大局其实已经明朗:战场上百战百胜的项羽,因为战略的受制,已经落入全面被动。最后的垓下决战,胜败已无悬念。

这样一个有大格局的领导者,或许有各种问题,但对于每一个建功立业的人才来说,他给予的不止是充分的信任,更是正确的方向。追随他,等于走对一条路,自然也就心甘情愿被他驾驭。

当然,说了刘邦这么多优点,他的缺点也不容回避,历史上常见的,就是“容易浪”。楚汉战争里“浪”了几次,后果一次比一次严重。后来率军抗击匈奴,也是关键时刻又“浪”,几个假情报就惹得他热血沸腾,还把劝阻他的娄敬给下了牢狱,然后撒腿就扎进匈奴人设在白登山的口袋里,堂堂“大汉皇帝”,差点就搭在山上。

但如此“浪”的刘邦,白登山上死里逃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放出了娄敬,不但放人道歉,还封娄敬为关内侯。捎带把先前说娄敬坏话,鼓动刘邦“出去浪”的几位猪队友,一口气统统杀头。每件事,都是啪啪打自己脸。可刘邦却毫无压力,照打!

这个风格,在刘邦的整个奋斗路上,也几乎一致:鸿门宴前,被部下曹无伤泄密,回来就诛杀曹无伤。郦食其劝他分封周朝贵族,大印都刻好了,险些闹出天下割据的笑话,幸好被张良一顿怒骂给拽回来。然后刘邦又继续打自己脸,把刚刻好的印分分钟毁了。但对郦食其呢?除了骂几句外,却没其他处罚,这错,他还是自己扛了。

这就是一个“够浪”的刘邦,除了“浪”,还能扛。就算方向错了,分分钟担错,快速纠错,最高效率处理掉误差。这样的人带领的团队,也许有偏差,但绝不会跑偏。毕竟,一个有自知之明,有负责精神,且敢于放手,胸有大格局的领导者,无论放在两千年前的战场上,还是两千年后的各行各业,都足以吸引最优秀的人!

#楚汉#刘邦#项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